上海考古发现的数千年前的陶器
上海外滩历史照片 图片 东方早报记者 高剑平
临近福州路的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
上海人从哪里来?上海有什么历史?上海的历史究竟有多长?回答这些问题,当然最好是去上海历史博物馆。
曾经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上海历史博物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安家”于位于江西中路的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办公,但这仅仅是一个办公之所,对于被称为博物馆“灵魂”的数万件珍贵文物,目前仍然无法公开展出。世博会日益临近,上海的博物馆已有106座,曾经备受文化界关注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届时能否以全貌示人呢?
“我们就像少先队员,一直在‘时刻准备着’——不过我们准备的是展示我们的馆藏,展示上海6000年的历史文化。”上海历史博物馆一位负责人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
原工部局大楼,
一个文化的地标
对于曾经“无家可归”的上海历史博物馆选址,历史博物馆一位馆员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上海市政府对上海历史博物馆一直非常支持,目前选址就在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作为市政府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关于历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正在有步骤地展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历博选址临近福州路文化一条街,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效应,也有利于建设为上海的文化地标。
选址定在原工部局大楼
上海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年从延安西路迁入江西中路215号的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二楼办公。“上海历史博物馆选址在这里没有改变,我们一直在抓筹建工作,有些事情要按科学规律来办。”上海历史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悉,1983年,上海在农业展览馆第5馆设立了上海地方历史陈列室,1985年扩建为陈列馆。1991年,陈列馆迁入虹桥路1286号,并正式命名为上海历史博物馆。2002年虹桥路场馆租借期满,博物馆被迫关闭,工作人员又转到延安西路办公。
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紧邻外滩,于1922年竣工,外观综合了罗马古典主义风格、英国巴洛克风格和仿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包括江西路、福州路、汉口路和河南路4条马路之间的整个街区,是上海近代优秀建筑。上海解放后,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也曾在此办公多年。
诉说上海历史真相
对于数万件馆藏不能及时与上海市民共享,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也很着急,“目前北京、天津、深圳都拥有自己的历史博物馆,国外的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也都有城市历史博物馆,上海不应缺席。”一位工作人员说。
上海历史博物馆一位馆员表示,上海能有今天,离不开她的历史——上海并不是只有开埠100多年的历史,而是拥有6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存丰富,近代的上海更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之一。“我们的布展就是要告诉上海市民关于上海历史的真相,上海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在殖民主义者到来以后——西方殖民者选中上海,有当时上海已十分富庶的原因,也有交通便利的原因。”
“时刻准备”展示馆藏
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文物数万件,时间跨度从远古到近代,其中,包括明代韩希孟顾绣花卉虫鱼册、侯峒曾行书轴、近代陈化成抗英遗物“振远将军”铜炮、太平天国大花钱、原汇丰银行门前铜质对狮、租界界碑等,绝大多数文物都深藏于郊区的康桥仓库。
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布展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多年前就于东方明珠电视塔裙房内开放,主要以场景和模型等手法,反映上海从滨海集镇发展为中国最大工商都市的过程,但上海历史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东方明珠的展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历史不全,没有上海古代史部分;二是表现形态与博物馆表现形态不同。
对于世博会前上海历史博物馆能否以全貌示人,历史博物馆有关人员表示还无法回答,因为还涉及其他一些因素,“工作人员一直在围绕老建筑进行相关的布展设计,告诉上海市民及外地游客‘上海是怎么回事’。只要条件成熟后,我们就将以最快的速度将展览拿出来。”
观点
世博会不能缺席“上海史”
张明华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上海人从哪里来?上海的历史究竟有多长?能确切回答的人不多。让人类首次不完全依赖河湖水源,得以开拓广袤资源的重大发明——水井,是距今约6000年的上海人。在历史上让生产力得以革命性跨越的、里程碑式的发明——犁耕农业,是5000多年前的上海人。绵延6000年,自下至上,层层叠压,代有文物精品埋藏的教科书式的惊世遗址——福泉山,又在上海。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精美的透光湖绿色琮形玉镯,中国轻薄如纸细刻繁密纹黑陶壶等不胜枚举的文物,方塔、紫丹苑水闸、豫园等优秀古建筑,黄道婆、徐光启等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等文化遗产,使上海这座城市成为形象饱满、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遗憾的是有多少人,包括新、老上海人,对此有所了解?上海文化积淀中的有些精彩夺目的闪光点,在不少人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是上海人不感兴趣,缺乏素养与情怀?不是。笔者认为除了宣传不够,主要是欠缺展示平台。记得我在三四年前的一次上海史的专业会议上,偶尔谈及中国的水井是由上海先民率先发明的考古成绩时,竟然引起了一阵骚动,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位学者很严肃地告诫我:说话要慎重——这使我感到十分悲哀,因为那是1987年的考古发现,早在1992年的《考古》杂志上已经发表,全面研究的论文在1990年刊出。专家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市民!笔者作为一位从事上海考古30多年的专业人员,一位祖籍浦东的老上海人,栉风沐雨,许多重要文物、遗迹出自自己的手上,眼看着它们缺乏应有的平台,而被紧锁在博物馆的保险库里面睡大觉,无能为力,徒叹奈何!
对于展示平台,许多人或许会纳闷:上海博物馆不就是极好的展示平台么?她的青铜、陶瓷、书画、玉器等基本陈列名扬海内外,而且经常会有国家级、国际级的展览,放在里面陈列上海文物不是很好么?上海博物馆的展示平台的确极佳,但外人有所不知,她有严格的“性别”掣肘,她属于国家艺术性博物馆。直白地说,就是非通史性的,更不是地方史的,上海史不可能由此登堂入室。上海出土的文物中,只有属于艺术性的、国家级的、与基本陈列谐调的,方才可以入选上海博物馆展览。于是乎,观众平时在上海博物馆的陶瓷、玉器馆里,只能可怜巴巴地寻觅到几件上海的古物。
是上海有关领导不重视?也不是。事实上,上海市的历届政府,从195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努力促成历史博物馆的开办,陈云同志也专门为此题写过“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馆名。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西郊的农业展览馆和虹桥路上,断断续续举办过上海历史陈列馆,东方明珠塔中的陈列也由历史博物馆主持完成,但是,这些与建设一个正规专门的系统展现上海6000年历史的博物馆相比,相差太远。与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中几百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相比,相差更远。因此,去年上海历史博物馆的新馆建设被列入市政府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以后又十分具体地落实了利用已有优秀历史建筑改建的方案,令我们无比欢欣鼓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世界人民科技与文化的大舞台,目前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建设。上海的各方智囊在市政府的领导下,集思广益,筚路蓝缕,有关展项多有佳作。文物博物馆也有两个展馆:一个是世博会博物馆,一个是城市文明馆,设想均不错,前者是表达世博会150年历史的,后者是表述城市起源发展的,得到了世博局的首肯。但笔者认为,上海世博会,是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我们有必要加强“上海”这一特殊的元素。因为上海代表了开拓、兼容、活力的“海纳百川”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主旨非常吻合。上海的今貌,有目共睹,上海的将来,已经梦幻般呈现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她的过去是怎样的?是传说中的“一座小渔村”?还是?……这正是人们产生浓厚兴趣的亮点。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将为上海“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环链补上靓丽且重要的一环,而且让“上海”世博会显得更加名副其实。
世博会的开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作为这次盛会的举办城市,更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机立断,集思广益,众人拾柴,赶在世博会前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改建成功,以稀有现世的文物珍品,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出奇制胜的展览技术,充分展示自己悠久、辉煌的魂魅,这不但可以圆满上海人民梦牵魂绕了五六十年的夙愿,而且将有力地提升上海这座城市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