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共鸣精神,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喜爱集邮,并加入到集邮收藏队伍中来,《sohu集邮收藏》和《sohu经典珍藏》从今日起开辟《集邮感怀》栏目。今天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吴荣先先生的大作(题目为编者加),请欣赏。
集邮,是成功者的喜悦(吴荣先)
我这人有两个最大爱好:一是藏书,二是集邮。
从小学就开始买书,买小人书,藏小人书,《三国演义》、《岳传》、《水浒》连环画都差不多集齐了。文革期间,当做“四旧”,基本上烧毁。文革以后,继续集书,各种文史书集了好几千本,写文章时,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得心应手地查阅资料。
集邮,也是从小学开始。见到好邮票,就找人家要,用过早的钱找同学买,用小人书交换。文革前,已经攒了好几本邮票册,都是老纪特,大部分是信销票。
我记得有一年父亲带我们回沔阳,在一家亲戚家投宿。我见墙壁上有一个大布袋挂着,分成的小口袋里插了不少信。翻看时,居然发现贴有纪特邮票。大喜过望,撕下来带到武汉泡出来。有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农业大丰收,国庆10周年等,就是没有小型张。那时候不懂实寄封的重要,毁了许多珍贵的老纪特封。
文革中,在收集各种版本《毛泽东诗词解释》时,也收集文革邮票,其中文7毛泽东诗词重复最多。上世纪80年我开始恢复集邮后,与人交换了不少其他品种的邮票。
转眼我集邮已经40多年了,退休后家务事多,但是每天上网,都会先上集邮网。xx007网与湖北集邮网上得最多,我自己还在新浪、热线房产、通讯部落等网站开辟了自己的博客,博客内容,主要是集邮文章,邮市行情。在热线房产网上,我从2007年9月至今,点击率已经达到55万次,2008年一年获博客大奖三次。
年岁大了,藏书逐渐向集邮靠拢,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过一篇文章《循着邮票去买书》,就是指买书专业化,与集邮有关才会买,那范围,也够广泛的。于是,在我5次搬家中,书要占一半。2007年8月3日搬到虹琦花园一期,专门设了一个10多平米的书房,搬来的书有一汽车,一半是集邮书籍,还有十几箱实寄封片等集邮品。
每月我们专题集邮者联谊会都要聚会搞活动,我是积极分子之一,也是20年前的创始人之一。全武汉的老牌邮迷,都集中在这个会里,亲亲热热,谈邮论道,组编邮集,为省市和所在单位争光,也算老有作为。
集邮40余年,早已融入我的生活。传播邮识,培养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邮市不好,新邮炒作并打折,都是老集邮者不愿看到的,我一贯反对炒新,但不反对邮票投资,转让多余的邮品,用投资赚到的钱去买昂贵的组集素材,是高超的“以邮养邮”运作,是一种成功和成就,因此,我认为,集邮不单是纯集邮,为了兴趣而集邮,集邮一要会组集参展,二能写邮文传播邮识,三能投资成功,才算“集邮大全人”。所幸,我在三方面都有佳绩,对自己这60年,还算基本满意。
集邮是享受老年人的快乐,是成功者的喜悦,是结交良友的桥梁,我们为何不继续下去?我们为何要半途而废?
朋友们,年轻时曾集邮,只要你坚持,快乐有前途。2009年,一轮邮市大潮正在萌动,集邮者的春天就要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