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汇丰银行(中国)在其官网首页刊登的一则公告,引发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公告称:根据人民银行相关法规的规定,金融机构可以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上限,自行确定和不时调整本行适用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该行从5月14日起调整两年期以上(包括两年期)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两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从2.79%下调至1%;3年期存款利率从3.33%下调至1.1%;5年期存款利率从3.6%下调至1.2%。由于该行1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仍为2.25%,这也就意味着该行两年期以上定存利率出现“倒挂”。
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随后记者在花旗银行(中国)的官网存款页面上发现,该行也对定存利率进行了调整,幅度基本与汇丰一致。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汇丰和花旗是两家境内外资法人银行,但这毕竟是在境内首次出现存款利率“倒挂”,因此肯定会对市场各方有所触动,不仅由此打破了国人一贯秉持的“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应与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一致”的思维定式,而且甚至可能会对后期市场利率变化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虽然业内人士仍认为,目前中资银行“跟进”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内资银行经营管理必将起到一定的提示和指导作用。
实际上,早在2004年10月,央行就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也实行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允许存款利率下浮,由此促进金融机构加强主动负债管理。
然而,在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管制以后,与贷款利率自由浮动渐成气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存款利率却始终没有变化,各家银行从稳定存款来源考虑,仍执行央行确定的利率上限,而没有采取差别利率。因此,目前内地外资法人银行的“撞线”之举就显得颇为引人注目了。
流动性充裕外资行投资渠道狭窄
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表示,这几家银行实行定存利率“倒挂”,反映出中国境内利率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商业银行加强自主定价的主动性,同时也体现出当前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相当充裕,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资金宽松。而由于长期定期存款成本高,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外资银行有降低负债成本、扩大存贷差、减少高成本负债比例的要求。“其实,内地的外资银行主要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融资,对存款的依赖度相对较低,两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本来占比就很少,而目前货币市场利率相对其吸收存款具有成本优势,下浮定存利率对其流动性不会构成太大影响。此外,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占比较高,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收益比较可观。”李刚说。
中国银行资深财富管理专家黄金老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中国外贸多年来出口大于进口,中短期中国面临的不可能是资金不足,只可能是运用不足。而大型中资银行资金运用渠道相当广泛,大部分资金通过信贷就投放了出去,有的银行存贷利差能做到2.5%,剩下的还可以在债券市场投资金融债、企业债等等。但外资银行资金运用渠道相当狭窄,因而不得不采取定存利率“倒挂”的方式,降低高成本负债比例。
“另外,从大型中资银行来看,尽管资金面相对宽松,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有所下降的;而中小银行在目前贷款增长较猛的情况下,存贷比则普遍较高,表明资金还是比较紧的,也可以说中资银行资金运用较为充分,处在合适水平,因此目前没有下浮定存利率的要求,”黄金老分析说,“当然,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进一步积极扩大资金运用渠道,加强信贷平衡能力还是非常必要的。”
外资银行选择降低高成本负债比例
外资银行实行下浮存款利率,反映出其在存贷期限结构上存在不匹配。由于外资银行在中长期贷款方面缺乏竞争力,所以其吸收中长期存款的愿意也就不强。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表示,他们一般会帮客户将存款转为理财产品,这样一来银行既降低了利息支出,又降低了银行资金运用上的风险,进而调整了业务结构。
针对中资银行会不会跟进下调存款利率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中资银行跟进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中资银行信贷增速增长很快,可以消化存款成本;另一方面,中资银行盈利收入多以存贷利差为主,中资行也不愿意减少生息资产的规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资银行人士还对记者表示,中资银行主要是受份额占比考核限制,资金来源又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客户对存款收益率非常敏感,一旦跟进下浮定存利率,很可能导致长期存款大量流失。另外,自身的定价能力又不高,产品也不丰富,因此不敢轻易下浮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取决于未来的发展。
推动存款利率浮动时机已经成熟
李刚认为,其他外资银行可能会跟进以保持外资银行间的长期定存利率水平趋于一致。李刚说:“无论如何,这种利率调整反映出外资银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也反映出外资银行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市场体系,有多元化收入来源作为支撑。中资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
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杨辉博士表示,在当前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存款利率下浮政策,对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大有裨益”。他对记者分析,目前存款利率限制上限,主要目的是限制商业银行为抢存款而提高利率,进行恶性竞争,而当前一方面银行资金宽裕,对存款的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债券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存贷款利差在缩小,商业银行为了抢存款而恶性提高利率的动机减弱。加之,管制利率的意义已经非常有限,商业银行如果有下浮存款利率的冲动,完全可以借此时机推动存款利率形成浮动,进而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采访中,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自云表示:“应该说,在不同的时间段上,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利率是银行风险定价能力提高的表现,而不与市场合拍,始终保持利率不变,或是只靠央行来推动,只能说明银行管理风险水平、预测利率走势能力低下。如果内资银行可以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节利率、正确判断变化水平、控制存款变化规模,尤其是在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敢于下浮存款利率,则说明内资银行管理从粗放式走向了精细化。”
虽然“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提法在我国并不罕见,但是由于中资银行缺少差异化经营,业务趋同,而中资银行的储户群体的投资理财理念也比较保守,因此近期内不会改变也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根据流动性状况和市场上其他负债渠道成本来调整存款成本,这种商业化的操作是大势所趋,也很可能在未来两三年成为趋势。外资银行利率倒挂这一“鲇鱼效应”,相信会对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我们要推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就要扩大和完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深化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成果,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为立足点,继续推动货币市场发展,通过不断增加市场参与者,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积极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努力发展非存款业务,进而促进其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