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发行量和邮票价格的关系,十年前有人曾做过研究。他把333套JT票(不含生肖和独立志号的行张)作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发行量分为5个档次。1)100万——500万,2)500万——1000万,3)1000万——1500万,4)1500万——2000万,5)2000万以上。然后选取1997年3月到1998年12月的《中国集邮报》的8期邮市价格行情(大约每月一期)为依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定的量与相应的价格指数关系如下:
发行量 套数 所占比重% 价格指数均值
1)100万——500万, 81 21 82.60
2)500万——1000万 84 25 49.17
3)1000万——1500万 75 23 14.50
4)1500万——2000万 53 16 4.37
5)2000万以上 40 12 7.01
共计 333
根据上述统计,该研究者认为,
1,“邮票的发行量越小,邮票的价格越高”,这一规律是明显存在的。尤其在前3档邮票中。
2,也存在反例现象。如第5档的价格指数7.01高于第4档的指数4.37
研究者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反例现象存在的原因是:
1)在第5档中,5套领头羊(即价格最高的5套票)的票子,价格均值为45.80,而第4档中,5套领头羊价格均值为17.84。
2)此外,第五档中价格在10元以下的有35套,第四档中10元以下的有48套。后者大量的低价位票拉低了价格指数。
他认为领头羊邮票价格指数的差别,说明邮票价格还要从题材,设计,发行时间,枚数等方面考虑。量不是唯一的因数。
我的补充是:
1)在量的差别较大时,量起决定性作用,如第一档的起点100万与第二档的尾端1000有10倍的差别,其均量250万与750万有3倍的差别。第二第三档之间的关系可以类推。
2)而当量的差别不大时,如第四,第五档之间,没有一倍以上的差距,其他文化因数就会起大作用。
以上仅供各位邮友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