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感觉有些可笑,集票谁不愿集上品,地球人都知道,这还用问吗!?可能朋友们会反问我:现在有一枚“猴票”或“一片红”摆在我面前,有它合理的价格,但遗憾地是它不是上品,我会心动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会毅然而然地心动不如行动!那,前后不是矛盾吗?不矛盾,很正常,毕竟有些票我们普通爱好者恐怕一辈子也得不到,甚至连眼福也享受不了。之所以自己与自己较真儿抬杠,是希望你我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收集票品少走弯路和重复路,摈弃传统集邮中的一些老思路、旧观点,提高效率,立足高起点,争取一步到位,在初级阶段就把基础“质量”夯实。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内核观点是:人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今之所以借来一用,是因为这个理论对我们集邮也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因为人的阅历在不断增长,相关知识在丰富,文化修养在提高,其赏票审美观也在随之增强,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收藏达到一定规模与层次,鉴赏水平达到一定境界时,其等级与品位是否能跟上?常常听到票友们感叹:花费心血,辛苦多年收集到的藏品其价值经不起市场的检验,现在还要一枚枚的更换,纠其原因是当时集票把关不严、“粗枝大叶”,品相品位不高,尽管这些票仅仅只是些小毛病。我想,这能怪他们吗?当然不能。大凡集票的朋友都有相似的经历和切身的体会,我本人也不例外。集票初期,为了求得一枚票,有时候“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急功近利,贪图便宜,不考虑品相优劣尽收囊中,却不知这样会对以后的收集带来很多麻烦和沉重负担,片刻之喜换来的却是长久之痛,“慷慨解囊”得到的却是极小回报,教训尤为深刻。为什么这样说呢,也许当初集票的初衷很单纯,快乐唯上,不管其它,但有一点是不得不考虑的:价值!这是因为品相是决定邮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是邮票的生命。“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优胜劣汰,市场经济规律同样也能在集票中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我们从不否认集邮做为一项高雅文化活动所具有的怡情、益智、交友的益处,这是兴趣之源,是参与的乐趣,但也不要回避它与生俱来的储值功能,这与“功利”和“庸俗”是两种概念,没必要避讳!一枚票,一天两天一月几月,我们或许都看着很顺眼,那么一年两年呢,十年八年呢,还会有这种感受吗?如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也许我们会说:把不合格的邮品进行调剂,为品相“升级”不就行了。尽快调剂,特别是中低档邮品,一旦出现品相方面的问题,迅速脱手是正确的做法,关键时刻要“壮士断腕”,在所不惜,否则损失会越来越大。因为这样的邮品,从投资升值的角度讲,是没有前途的。其实这还不是简简单单的品相升级问题,且不谈调剂邮品要看买家的“脸色”,甚至“跳楼”打折,心痛!况且一切还要从零开始,付出更多的辛劳与购票成本,无奈!这更是对当初收集思路的全面否定,而且我们想过没有,时间与精力的流失才是最为宝贵的!这是金钱换不来的!如果我们当初能尽早地注意到这个问题,保留一部上档次高品位的票集,心情如何?我想一定是“手里有牌心不慌”,笑看天下风云变幻,稳坐钓鱼台。
集票诚可贵,品好价更高;赏心且悦目,劣品皆可抛。这取与舍的界限是什么,很难回答,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爬滚打,总结经验,淬火百炼,走向成熟。拙文并非要求在对品位上每票志在必得,毕竟有些珍贵的票种能寻到就己经不易了,再来个“捉放曹”就显不明智了。拙文本意是提倡与引导,最起码是要理清在对待品位这个大方向上走什么路的问题,在继续坚持传统集邮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好的做法的同时,把握好“品相为上”的收集思路与原则,在品相问题上绝对不能犹豫和含糊,否则后悔莫及,断送了本应得到的回报。我想,马斯洛的层次理论说明,某一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就会向更高一层发展,这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也有种种例外情况。集邮是人们喜好的文化活动之一,其参与过程和思想认识也遵循这个理论,但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如今,奥运理念深入人心,在收集领域里可以为我们解释一切:“重在参与”,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这个利害想必大家能够分清,并非借奥运说邮事来吸引人眼球。(瀚海飘流燕) 摘自 收藏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