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如此描述价值投资: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的投资,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合伙拥有的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
现在,联想控股以及柳传志则向“巴菲特”迈出了正式的一小步:物美。
今年6月,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从联想控股的角度讲,未来会有些产业是愿意长期持有的。”联想控股层面未来的架构,与复星“会有某些相似性”。
“靠朋友、中介甚至媒体介绍”的机会主义打法,不是联想系的风格。柳传志在迈出一小步后,将如何系统迈向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联想控股将如何试水直投,如何循序渐进?又会对哪些行业感兴趣?什么样条件的企业会被纳入其核心业务?
我们对于“联想系”近两年来的观察,以及对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联想控股相关负责人的数次采访,或许在此可以提供一些猜想的空间。
联想系PE舰队
“联想之星”项目则正式把联想控股直投业务推向了前台。2009年7月联想之星一期结业,联想控股投资了其中的两个项目,虽然资金量比较小,不如投资物美那样轰动一时。
2008年末,吴亦兵出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一职,联想控股的直接投资计划就已经呼之欲出。柳传志在前次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在重返联想集团(3.68,-0.02,-0.54%)董事长岗位之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在和吴亦兵进行交接。
吴亦兵原来是麦肯锡的全球资深董事、亚太区并购整合业务总经理。在联想集团并购IBMPC业务时,他就以麦肯锡顾问的身份经历了联想谈判和收购的全过程。此后吴亦兵借调联想集团,先后担任过联想集团首席整合官、首席战略官、首席转型官兼首席信息官。
“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养的是猪,到时候肯定要卖。联想控股这边则是既养儿子又养猪。”如果有潜力成为联想控股的核心业务的,“可以买回来长期持有”;如果进一步能找到合适的人,也不排除“培养成联想控股的一个分支”。
“控股做直投,也是一步步来的。”柳传志说。2000年开始联想控股就以联想投资为平台切入VC,2003年又做了PE基金弘毅投资。目前联想投资所投公司超过80家,弘毅也投了23家企业。“他们一做好,给了我一定的想法。”柳传志说,“他们都投了一些很好的企业,为什么我们不能留?”
联想控股自此也从旗下这两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伙人,一般是投资人)进一步跨越到了所有者的角色。“控股本身就有直接投资能力”,柳传志说,此后联想控股层面就形成了控股作为航空母舰,而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以护卫舰姿态出现的PE直投战队,覆盖了从种子期到并购的所有产品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