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市投资有点经历,有点理性之后,应该懂得赢利模式的问题。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并在找不到的时候,退出投资领域,避免投资损失。如果不懂这一点,那就还不能称为一个成熟的邮市投资者。
一,赢利模式的转换
举几个例子吧。上海现在最著名的两个拍卖网站,“赵涌网”和“徐忆网”,他们的老板,都是在德国起家的中国邮商。他们最初的做法,就是把在德国的中国邮票搬回中国来卖,那是他们的邮市起家史,其成功的经历,都在报上有过报道。但在十几年后,赵涌从2006年开始,就专作拍卖而而不再自己买卖邮票了。徐忆在07年时还对我说,做拍卖太麻烦,光调试机器就要相当多的人服侍。但没几何时,他就不再从德国买进邮票,也做起拍卖来了。现在每月拍几场,也很欢。他们都从由国外贩邮的形式,转到了拍卖中介的形式。再如“雅趣网”,虽然老板刘永海有时还做些收货的生意,但主要的时间我看是泡在了拍卖网站上,一天到晚仔细的收验客户的拍品。这三个例子都说明邮商赢利模式的转换。从博取买卖差价赢利到收取买卖佣金赢利。这样的转换,在上海绝不止他们三个。
二,基本的赢利模式
看看现在邮市邮商的基本赢利模式,还是通过买卖差价赢利。但具体又可分以下几种:
1,坐庄拉高出货,赚买卖差价,2,听消息开老鼠仓,赚买卖差价,3,凭眼力投资,赚买卖差价。4,从邮政处批发邮品加价卖出。
其它非博取差价的邮市基本赢利模式,就是做代理,收取代理费赚钱;作礼品开发赚钱。
现在我们来看看邮总的基本赢利模式。从他三个主要的活动项目来看,它的赚钱,主要是新邮预定,卖年册,个性化邮品服务;再加上节日大项目活动和各类两级邮品开发。所以,邮总基本上不是靠买卖差价赚钱。它本质上仍然是作一级或一级半市场的批发赚钱。现在寄于很大希望的邮总参与两级市场竞争的说法,最多只有短期的局部的意义,至少从长期看,从全局看是靠不住的。
三,差价赢利模式评价
现在一般的邮商,或者坐庄炒作,或者跟风炒作,都通过买卖差价赚钱。这样一种赢利模式如何看待呢?主要的评价可分为道德评价和技术评价。现在网上争论纷纷的错龙是不是错邮和片红是不是骗红的问题,是涉及道德评价的一个典型。一般的邮人没兴趣可以不参与。主要还是技术评价,即通过买卖差价的方式来邮市赚钱,是否还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或者要如何才可行?现在套住庄家的事情常有发生,是为什么呢?
从今年春季邮坛声势最大的新小本炒作来看,无论是作庄炒作的共鸣还是跟风炒作的回马枪,都是失败的。这不能完全归结于个人的道德和水平问题,它提出了在现在邮市生态条件下,邮市投资炒作博买卖差价赢利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这个有待于专门的分析。我想说的是,这种失败可能带有普遍性的意义。昨天网上有署名福建老郑的文章:《场外人眼中剖析的邮币卡市场的主力庄家》,我对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物不了解,不知真假,但下面的一些跟贴,都是支持的,想来是有可信度的。文章提到了他知道的一些邮市著名炒家,但其结局不敢令人兴奋。提到的过去97和01的两位名人是失败的。提到的现在的六个名人,清风一泓和万国东两个似乎是失败的,张吉林和母老虎两个没有被大夸奖,王国强和博凯更不能算大成功。对王国强夸的是其人品,而博凯,我看现在似乎在转型作代理。即使王国强,他是吃了一肚子的货,有买无卖,还不能说作买卖差价成功了。从这次网上答辩会看,他似乎也要做些礼品开发的项目,要尝试新的邮市赢利模式。
赢利模式的本质,是获得稳定的赢利空间。作为收藏品市场的邮商可以博取买卖差价,还可以存在。但是对于炒邮商,尤其是大资金,在几乎是一个能进不能出的市场,是没有赢利空间的。12年大量邮人的离去及邮商的破产,反映了邮市赢利空间的狭小和持续收缩,反映了传统邮市赢利模式的危机,值得所有邮市投资者深思:邮市还有没有炒邮商的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