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错、那错,现在到处都是吹嘘出错的邮品,到底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错邮呢?这主要有三个判断指标:错的性质、错的数量、错的位置。
先来讲讲错的性质:错,其实也分三六九等,简单可以分为两大类,最高级别,也就是最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就是违反政策法规性质错误的邮品(包括票、张、封、片等),这类错误往往容易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有损国家形象,所以邮政当局对其处理都是相当严肃和及时的,看看新中国历史上的珍邮,不少都是出现这类错误而导致被回收销毁,以至存世量极少。例如:一片红、文革期间的一些未发行邮票等等。
另一类就是违反常识性、认识性的错误,这类错误大多并不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顶多也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所以邮政当局对这类错误邮品的处理也比较随意,有的进行有限度的回收(其实也就是销毁没有售出的库存,根本不会去市场上回收),有的同时发行改正版的相同品种,有的甚至就完全置之不理了。这类邮品品种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看看当今邮市,随手便可抓来几个。
由于邮政对以上两类错误邮品的处理态度和方式的差别,导致了这两类错误邮品的存世量有着巨大的差异。毫无疑问,第一类错误邮品的收藏投资价值极高,往往被冠以珍邮,也的确是真正的珍邮;而第二类错误的邮品,由于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其收藏投资价值也就和同类型发行量范围的其他邮品差不多,但是有的庄家为了炒作,往往也将这些邮品冠以所谓的珍邮头衔。其实对照目录仔细想想,数以万计,甚至几十万或者更多数量的品种也能叫珍邮?真是荒唐可笑,但是不少邮识不深,或者入市不久的朋友,由于受到不负责任舆论宣传的误导,也比较容易上当,以至炒作过后高位被套,这样的教训、案例数不胜数,而且时有发生。
对于错的位置,当然是邮资图中的错误要比邮资图外的错误严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邮政当局对其是否回收的处理态度。
所以,判断一个错邮是否有收藏投资价值,其实也并不很难。一看出错的性质,二看存世的数量,而在这两个判断标准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出错的性质,因为出错的性质决定了邮政对其的处理力度,自然也就决定了其存世的数量。
以上所论述的,当然都是指国家邮政发行的国版正宗邮资票品,非正宗的邮品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因为不正宗的就算错一枚也成不了珍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