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外股指期货发展路径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
|
|
当前,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近40家交易所中,共有189个股指期货品种和235个股指期权品种在进行着交易。按照标的指数的不同,这些期货合约又可分为5大类,即综合性大盘股指数、综合性中盘股指数、综合性小盘股指数、综合性市场指数和分行业指数。其中综合性大盘股指数由于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无论交易金额还是交易量,都占据着主要地位。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投资者对小盘股指数期货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以股指期货的发源地——美国为例,S&P500指数期货1982年推出时,合约乘数设计为500美元/点。随着指数的不断攀升和市场对此类产品认知度的提高,投资者希望参与的热情逐渐升高,但由于合约价值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易量。1997年合约乘数被降至250美元/点,紧接着50美元/点的迷你S&P500指数期货合约推向市场,迅速得到投资者追捧,很快就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货品种。现在一手S&P500和迷你S&P500指数期货的初始保证金分别为23500美元和5625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和4万元。实际上除去上述两种代表性较强的合约外,美国市场上还有几十种标的不同、合约价值不同的合约供买卖,这些合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市场交易体系,既保证了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国。韩国从1984年开始启动指数类衍生产品研究,至1994年完成标准指数的开发,再到1996年正式推出KOSPI200股指期货品种,前后历时近12年。KOSPI200在推出之后,几年时间里就跻身全球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的前列,成为成功的典范。回顾韩国市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放开的过程:前期通过设置较高的交易单位和最低保证金限制个人投资者参与,减少投机交易;待市场逐渐成熟之后,再逐步降低门槛(最低时KOSPI200单手合约占用的保证金折合人民币不到1万元,目前约为8万元),允许普通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参与,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轨迹。
分析股指期货在国外获得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有三点值得总结:一是必须走自己的路,寻找并推出适合本国市场需求的合约种类,以符合主要投资群体的需求。
二是大力加强行业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和跨市场的监控制度,严厉打击市场操纵行为,以保证规范交易。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投资者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沪深300股指期货有望成为我国首只金融期货品种,该合约乘数初定为300元/点,以当前点位计,每手合约保证金约在10万元上下。虽然这种相对较高的门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市场的流动性,但对稳定交易、探索发展却大有裨益,相信随着投资者风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是长远广阔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