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 登录 我的帐户 在线留言 帮助中心
竞拍品  !  一口价  !  拍品展厅  !  拍卖专场  !  成交记录
 
拍卖中心
如何委托
礼品中心
点击展开   邮票
   清代邮票
   民国邮票
   解放区票
  点击展开   新中国票
纪特邮票
JT 邮票
文革、编号
小型(全)张
小本票
小版张
普改航欠包
整部年票
版 票
厂铭类
   封片简类
   港澳邮票
   散票
   国外邮票
   其他类
点击展开   钱币
   纸钱币
   金银币
   其他类
   纪念币
   银元
点击展开   磁卡
点击展开   五星级拍品
点击展开   其他类
   目录 书籍
点击展开   字画杂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标题
 
 
票证票据:"小纸片"浓缩60年百姓生活图景
日期:2009-10-13 11:10:31         出处:新华日报   作者:翟慎良
 
  “又是一辈人喽!”翻阅着自己收藏的票证票据,不时瞅瞅才两三个月大的孙子,与新中国同龄的张成感慨万分:“过去的生活离他太遥远了。等他长大了,也只有从这些收藏里看那段历史啦!”

    确实,对这个2009年出生,与爷爷同一属相的小宝宝来说,布票,粮票,油票,甚至磨剪刀的专用票等等,只是一堆花花绿绿的小纸片而已。但对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们,这些票证票据曾走进他们的生活,也融入他们的记忆。今天,票证票据已从生活中淡出,转而进入收藏家的视野。它们由此又有了另一种价值:记录历史,浓缩昔日的生活图景。

最小的布票面值1厘米

    李兆梅是南京市档案局征集利用处的处长。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她组织了一场活动,展出一批老的票证票据,结果反响意外强烈。9月1日,在办公室里,李兆梅给记者展示这些征集来的粮票、羊肉票、粉丝票、水产票、购表证等。“这些票证票据勾起了人们的回忆。”她说。

    今年刚刚退休的张成如今有个新头衔: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票证票据的收集,张成在圈内颇有名气。9月1日晚,面对上门寻访的记者,张成将他的“宝贝”从柜子里搬出来,摊在床上一一介绍。

    “这是临时乘车证,外地革命师生串联用的,票价一元,汽车电车各路通用。”

    “这是产妇才有资格发的墨鱼票,凭票能买半斤墨鱼,催奶用。”

    “这是1965年的油票,5分5厘。这有多少油呢?只能是像滴眼药水那样滴一下子!”

    “这张找零布票,面值1厘米,是全国最小的布票!”

    …… 

    还有磨刀专用票、结婚补助棉花胎专用券……形形色色的票证票据,形象再现历史。“它们最有力地记录了社会的发展,能让你更加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张成说。

    南京公共交通的发展脉络就被这些票证票据清晰勾勒出来。1969年的一张三轮车车资收据是手写的,从三牌楼拖一车煤到大纱巷收费一元零角三分;上世纪80年代有了俗称“地老鼠”的机动三轮车,发票也变成了客运定额收据,每张5元;上世纪90年代,南京客车服务公司的定额发票每张10元,上面注明:不使用计价器可以拒付车资,还印有投诉电话……张成,这位老南京说,“交通工具从三轮车到地铁,地上地下都有了!而且现在上车刷卡,购物刷卡,没得票证票据了!”

    票证的背后是“短缺”

    在那个年代,有了票证票据,也不见得能买到东西。买菜要排队,买豆腐要排队,买肉要排队……做一桌饭菜招待客人,那真是不容易。

    “票证票据背后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短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说,“当时,连生活必需品都短缺,更谈不上奢侈品啦。”因为短缺,只能采取计划分配。由此,各类票证票据纷纷出现,而且票据也出现了地方版、全国版。1977年葛守昆到复旦大学读书,曾经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江苏的粮票在上海不好用!

    今年80岁的老劳模禹正秋做了40多年的邮递员。“我们投递员做的是体力劳动,当时一个月有30多斤的粮票,比普通百姓多2斤。布票,一年有一丈多点,刚能做一两套衣服。如果谁家要结婚,就得跟人调剂点布票。粮票,布票,因为稀缺都变成了礼品。”他回忆说,“当时,还有一种‘保价信’,就是专门邮寄这些票证票据的。送‘保价信’,我们可紧张了。那要信不离人,人不离信,一定要送给收信者本人。万一要是弄丢了,我们赔也赔不起啊!”

    “现在的日子那可大不一样啦。你看看,现在邮票都变成收藏品了。”禹正秋自己也收藏了15-16本邮册。“就是后悔,当时没留下几张猴票!”老先生说。

    葛守昆认为,正是改革与开放使中国告别了短缺,实现了由卖方经济向买方经济的过渡。“一个是农村实行大包干,推广良种,让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农副产品供应日渐丰富。一个是引进大量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工业品的供应也丰富了。”葛守昆说,“现在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别样精彩的人民币故事

    是的,只要你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今天,票证票据退出历史舞台,人民币“主宰”商品流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也是特殊的票证票据。而回顾历史,这60余年来,人民币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走过人潮涌动的天安门广场,拐进僻静的西交民巷,中国钱币博物馆就藏身这里。博物馆展示中国几千年钱币发展的历史,其中在三楼,你可以了解人民币的前世今生。

    “这是冀南银行印钞厂1939年的石印版,是1986年在山西黎城县一个小山村发现的。”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这些当时在各根据地发行的货币,虽然材料工艺粗糙,但在人民中享有很高声誉,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讲解员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新中国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元等于1万元。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不久,红色一元券在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脱色现象。限于当时技术条件,无法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纸币设计人员和有关专家经过多次技术论证,提出了改版将一元券改为黑色的方案,上报李先念同志,并转呈周总理和陈云同志。陈云批示:我以为黑色好,主要理由是油墨耐磨。周总理批示:同意采用黑色。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黑色一元券。

    1962年4月和1987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发行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一次公布、陆续发行的。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

    人民币代表的是国家财富。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这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这一次,共和国的历史,真真切切地被定格在了货币上。

 


分享到:
【正文字体: 】 【关 闭】  
上一条:中国地震题材邮票图
下一条:理财建议:收藏邮票年册有讲究
关于我们 | 支付宝使用 | 收购须知 | 系统帮助 | 联系我们
    加速乐
电话:021-50860504  Copyright@上海邮票网   沪ICP备05032475号-1   沪ICP备05032475号-2  信箱:shscpm#188.com(#号换@)   微信:stamps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