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票邮票的上涨和前期67——91年苏联邮票的低迷,证明国家邮政,或者邮票发行当局,是有操控邮票市场价格的能力和办法的,这就是调节邮票的发行量。反观中国,18年编年票的低迷,与苏联67——91年票的命运如出一辙。下面的问题是,“新邮政法”实施后,中邮集团完全自主控制邮票发行量(这个具体邮票的发行数量,不需要国家邮政局审查),中国邮票发行当局会来拯救目前低迷的编年票市场吗?
二,初步回答
上次,集邮公司经理的《高层回应》文章已经透露,邮政是不会来救的,他要市场自己来消化市场上的打折票。我现在要说的是,不但不会救,还可能踩一脚。通过减少新邮的发行量,提高新邮的吸引力,从而无形之中打压了老编年票的价值。
市场上多数人一直认为,邮票的量决定价值。那就来吧,持续不断的发行量小邮票,不怕市场不接受。
早就有人对我说过,持续地发行量小邮票,版张维持在50万的数量以下,会使以前的邮票版张失去优势,只有扩大发行量,才能救老编年票。
但是市场人士的担心,不是邮政的担心。看看“唐诗”和“国庆邮票”的发行和炒作情况,就知邮政是怎么想的了,这就是邮政利益最大化。“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因为邮政集团已经企业化。在邮政看来,邮票尤其是纪特邮票,已与邮寄无关,是一种商业化的收藏品发行。减少数量,控制销售,是保证新邮吸引力的最佳方案。至于,新邮的高开低走,他才不管,只要他自己的白纸变花纸,花纸变票子的连续剧能演下去就行。要是观众看厌了,那量再小一点,供求关系情节再紧张一点,不怕你们不看下去。就这麽先演它五六年,维持一段时间,一个长官任期是没问题的。到时人还能给尿憋死?办法总是有的。眼看新邮的预定就要开始,放些今后量小的消息,是最好的预订广告。
三、市场后果
至于后果,邮政无所谓。那些当了冤大头的集邮爱好者,本无所谓亏损,他们是权当消费的。中国的小康社会和官场消费,是保证未来邮票发行的社会经济基础。那些市场邮商做不下去了,他更无所谓,自有人替他销售。而且,他心底里说不定还巴不得一些邮商破产,好重新瓜分他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专卖店,象现在这样在市场上买自己缺的邮票来做买卖,是一般的商业行为,没暴利,不符合官商们的心理习惯。
四、盼望奇迹
想当年,前苏联崩溃的时候,接着通货膨胀,邮政仓库里的邮票都被倒卖变钱了。现在的贬值,低迷,对俄罗斯邮票当局一点损害也没有,所以他会毫不犹豫的实行减量政策来维护新俄罗斯的邮票。在中国,老编年邮票如何,已不是新发行当局承担责任的事,要紧的是他自己邮票的发行命运问题,这个长剧怎么演?“唐诗”和“国庆邮票”是个序幕,尽管不少人已猜到情节的发展,但我们毕竟是凡夫俗子,编剧们是高手,也许会演出我们想不到的情节,或许演员们临场发挥,弄出个导演没规定的请节;所以,我们还不能现在就起立离开,一般人总想着有奇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