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来看邮票市场价值投资趋势,我认为84年以前的量小精品都值得投资,03年以后的量小精品更值得投资。
为什么呢?
去效法一下中外的艺术品市场便明白了,中国近现代画家吴冠中,赵无极,陈逸飞,丁绍光,范曾,黄永玉,张晓刚等的作品,几乎与古代及近代名家的字画同价,因为收藏了今天的精品,就等于收藏了未来的绝品和稀世珍宝,这也是欧美收藏投资的主流意识,更是股市注重成长股未来投资的主流理念,还是业内资本精英们的共识。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基本与西方接轨,中国的广大艺术品投资者现纵横于全球各大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现象,便说明了这点。
中国艺术品市场起步晚,却能很快走向成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仅进驻了资金,更引进了文化艺术人才和社会精英!
中国邮市呢?连一个会正确运用最基本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来分析问题的人都难找,文化艺术人才和社会精英何在?中国<<集邮>>杂志充斥着大量的外邮和税票,兹卡,钱帀等的介绍及专题,更可悲的是08年邮票目录中竞有流通纪念帀目录,各大邮网的贵宾更是良莠不齐,只要是邮商,会写字会打哈欠就ok!文章无论客观与否,只要有利于网主运作邮品的就加精!企业宣传网网味特浓。
而整个邮市的投资氛围,就似一群小商贩聚在一起,尔虞我诈的投机的盯着别人口袋里的钱,而不似古玩艺术品市场的主儿,怎样想方设法的去买到别人没有的最少最好的东西。
古玩瓷器也有一瓶二罐三碗碟之价值说,瓶为何贵,瓶乃陈设品,量少也,罐乃盛器,量较大也,碗碟乃日用品,量巨大也,是为物以稀为贵者也。
现代名家艺术作品何以价趋古近名家之艺术作品,古近名家之艺术作品量少也,供不应求也,现代名家也不多也,其艺术作品即是未来的稀世珍品,谁都不愿错过也。
较之邮市量少的精品老邮价已较高,而现代量少的精品新邮,其价却贱如沙土瓦砾,价值突现,却无人问津,甚为惋惜。
古近名家之艺术作品也有草根出生而后来居上的个案,即木匠出身以卖画为生的齐白石,后终成巨匠泰斗者也,与其同境遇而成大家者甚微。
近邮市也有草根出生的后来居上的庚申金候者也,他的成功在于消耗成量少(现存世约2万版),而邮人形而上学的效法者乐此不疲,十数年得不偿失,终留下东施效颦的传说让后人评论也。
艺术品市场也有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品之说,原中国古近字画与瓷器是主流,其它是非主流,后是中国古近字画与瓷器,古玉,古家具是主流,现在中国古近字画,现代字画,瓷器,古玉,古家具,古籍善本,现代玉器等都是主流,主流的成交量大价高,而非主流的铜器,牙,角,钱帀杂件等,尽管成交量少,但价格不菲,基本都物有所值,决不厚此薄彼,从非主流至主流转变过程都是价值发掘和体现的渐进过程。
而邮市的价值观,却是畸形发展,更走进了死胡同,更与西方集邮价值观相左,同是一个邮政发行的邮品,却人为的臆造出了"短腿邮","边缘邮",糊乱扩大了国际邮联对各有害邮品解释的适应对象,竞连具有更强于邮票生命力的邮资封片也被打未人流的边缘邮品了,整个邮市的表现和实情,根本无"物以稀为贵"之价值规则,更有甚者,把巨量的邮票做成专题产品票,卖了说成是消耗,天呀,是这么糊弄百姓的么?良心何在,更有怪者,市场还普遍认同550万量的东西是珍稀物品,哪N多50万的是否为濒危灭绝的物种呢?
(写到此,文章似无章法了,也不想去理须了,反正算杂谈算了,反正把所想的说了就ok)
随便提下纸帀与邮票玩流水编号号段一事,分纸帀玩流水编号号段是害了不少人的,收藏这玩意儿,只讲究总的物品的存世量,一些吉祥号,生日号等,价高一倍是最大上限,量小的东西是不会搞这玩意儿的,就如一二纸帀一样,天价的号段的东西注定只是时过境迁的炒作嘑头,何必呢?邮市也搞这玩意儿,可能真的是利欲熏心了。
纵横反观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与趋势,量小必将成为未来追捧的主流,收藏与投资邮市现暂时不被庄家看中的量小邮资封片和小本片,地量的缩普封片,量不大的个性化邮票原票以及邮资信卡,贺年邮票,贺年片等二级潜力品种,N年后,定会有较大斩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