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至19日,“艺术北京2010·经典艺术博览会”在农业展览馆顺利进行。此次博览会除甄选出30家国内外经营经典艺术的画廊参展外,还首次引进经营古典家具、玉器、珠宝等古董杂项的艺术机构参展,艺术爱好者、参观者、媒体络绎不绝。
经典艺术画廊展展出了众多中外大师作品,其中包括阿尔弗雷德•西斯莱、柯罗、达仰·布弗莱、赵无极、齐白石、徐悲鸿、关良、张大千、靳尚谊、吴冠中、艾轩、杨飞云、冯大中等的名作。
“教育论坛”环节邀请海内外学术专家、资深专业人士将看似深奥的艺术理论、纷乱的艺术市场现象以及收藏鉴赏的知识采用浅显的语言讲述,并与听者互动交流,以此感染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潜在的收藏人群。
9月18日下午,笔者有幸参加了策展人及雕塑艺术研究学者米洁关于“经典雕塑收藏”的论坛交流。米洁从中国雕塑市场的空白开始切入主题,之后根据与会人员的提问逐一解答,讨论的五个主题基本上都是围绕中国雕塑市场的现状展开的:
刘开渠等大师留学国外,学习西方文化,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将西方的艺术文化同中国的传统相结合,形成当代中国的艺术体系,使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得以迅猛发展。然而,现代中国的雕塑市场却相当滞后,学术上的经典作品与中青年雕塑家展望等人的作品相比,市场占有率更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的雕塑收藏以装饰为主,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对于学术上经典作品的价值、意义不甚了解。
其次,经典作品的创作大师大多离世,不可能有新的创作。
第三,和当代雕塑作品相比较而言,经典雕塑作品难以定价。
中国的雕塑市场和西方雕塑市场相去甚远,这与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也息息相关。古代西方通常以雕塑的形式来纪念某个人物,比如领袖、比赛冠军。而中国古代雕塑一般以陪葬品、石窟佛像等宗教性质的形式存在,即使现代中国受西方影响已发生巨大改变,但潜意识中不给活人塑像的传统却难以消除,这对雕塑市场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今年专题展览延续艺术北京2009·经典艺术博览会专题展览的线索,探讨纸上作品、雕塑、写实油画、水墨等经典艺术形式在当代语境下的系统呈现,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艺术题材、各类艺术语言的大师作品。
艺术北京2010·经典艺术博览会规模虽不宏大,但其商业效果却可见一斑。会展的布置风格独特,会展现场管理工作严谨到位,另外,玉器珠宝的加入,名车美人的展出无疑给此次博览会吸聚了大量人气,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由的对主办方精细周到的商业管理模式颔首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