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史研究杂志
从1980年9月20日新中国发行第一种小本票SB(1)《童话一“咕咚”》以来,到2007年1月5日发行《丁亥年》小本票为止,已达31种。就设计角度上看,这些小本票可粗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简朴实用为主要特点,包括 SB(1)至SB(18)。这l8种小本票生产于1980年到l991年期间,虽然印制略显简单,但它们突出地体现了小本票所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每种均含有多枚邮票,有的还有着高、中、低几种面值,但都以常用面值为主,且多数小本票的常用面值票均在8枚以上。这个类型的小本票封面一般都淡雅质朴,内页有作者的黑白相片和作者简介以及相关的知识介绍或发行说明。打开封面,里面的邮票排列整齐,一目了然,既便于欣赏它们的全貌,也便于随时撕开使用。而在出售时均只以所含邮票的总面值作为定价。遗憾的是它们中大部分邮票的上边、下边未打齿孔,这种不必要的区别方式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邮票,两个等级”的不良影响,至今犹未消除。
第二种类型,以豪华观赏为主要特点,包括“民间传说”系列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安徒生童话》等几种。这些小本票犹如一本本装饰考究的精美连环画,每本只含一套邮票,多则6枚,少的仅4枚。除“航天”小本票每页为2枚邮票外,其它小本票每页仅为l枚。设计者使用年画、装饰画、故事文字等方式美化邮票边纸。边纸固然美矣,但在四周宽大华美边纸的对照衬托中,那l枚小小邮票的美观性不是
被强化而是被削弱了。倘要撕用也颇感麻烦。这种仍有太多附加资料的小本票中,作为核心内容的邮票反而占的比重很小,真叫人顿生“1分商品,9分包装”的感叹。虽然外表看上去厚实美观,但内容的单薄却无法掩盖。近一、二十年的小本票极少用于实寄此类豪华型的就更是如此。这本身就给邮政创收作了可观的贡献,可在出售时还加上了比例不低的溢价,此举颇遭消费者批评。
第三种类型,以精美实用为主要特点,包括 SB(19)《小鲤鱼跳龙门》、sB(20)《水乡古镇》、SB(22)《中国鸟》和已发行的第三轮生肖小本票。封面封里的设计、印制、材质都更为讲究。封里的作者肖像用各具特色的艺术彩照取代了正面黑白照,更显画家的个性和风采。这些小本票承续了第一种类型的根本特色和优点,突出了邮票的主体地位,没有多余的页面混迹其中,因为小本票毕竟是邮品而非书籍。特别是对小本票中的邮票四边打孔,不再让人把它看作另类,这无疑是一个进步。相对于简朴型小本票而言,另一个进步是采用了多种防伪措施: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缩微文字、压凸工艺等。不仅增加了观赏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如“咕咚”那样出现多种伪品封皮的干扰。此外,在出售里不加任何溢价,也是值得称道的。
尽管在今天小本票更多的是进入收藏领域,但在设计时还得要考虑它的邮资凭证|生质和邮政功能。既要赏心悦目,也要方便实用,第一、三类小本票更受大众欢迎,主要原因恐怕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