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CPI将于今日公布,业内人士认为“双防”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变
本报记者 朱宝琛
今年1月份的PPI昨日已经出炉,较上年同期增长6.1%,增速创下3年来新高,而1月份的CPI也将于今日公布。尽管数据尚未公布,但业内人士却纷纷认为CPI将高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5.71,0.08,1.42%,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认为,未来物价走势压力非常大。PPI高涨,可以想象CPI将会创新高。影响1月份CPI的因素很多,如南方罕见的雪灾、以及中国传统的春节等。雪灾期间,由于交通中断等所造成的农副产品运输受阻,以及2月份的春节因素而导致的暂时性食品价格上涨,将使得1、2月份CPI高企,甚至将超过2007年中的最高值。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认为,CPI高企是由周期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引起的。周期性因素是春节之前消费需求旺盛,需求大;特殊性因素则包括雪灾、去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国际市场上大众商品价格上升等。
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场上对于宏观调控政策是否该进行调整开始引发议论。之前市场曾产生一种预测,认为管理层会主要考虑影响国内经济运行的暂时性因素,从而适当放松此前确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但现在这种预期开始动摇,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当前以“双防”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将不会改变。
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和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明确表示,虽然雨雪灾害对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发生变化,以“双防”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有业内人士指出,任何一种宏观调控政策都要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科学调整。目前既要贯彻“双防”的目标,也要兼顾影响经济运行的暂时性因素,政策取向的松紧都要适度,关键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前提下,以全局的眼光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
赵锡军教授认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未来,不是针对历史。这些因素是否会继续存在,如果是,货币政策则要进行调整,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因素会有所回落,如雪灾、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但部分影响因素还会继续存在,有些东西还是要看国际形势。
郭田勇教授同样认为,央行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物价高企可能会成为调整的诱因。货币政策的一个出发点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购买力。而根据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货币政策的压力依然很大,投资欲望也还很强烈,经济过热的根源依然存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的政策导向,很可能将根据1、2月份的经济数据进行微调,但在调整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暂时性因素作用,预留政策调整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