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正在进入衰退,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越来越急促,劳动力成本正在攀升,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高盛的一个研究团队调查发现,中国企业运用三大工具对冲这些风险:运营对冲、完全的汇率风险对冲和金融对冲。
该研究团队带头人、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邓体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们调查的对象是华南地区的集装箱、鞋类生产商等行业的企业,这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通常通过三种方式对冲汇率风险:
一是运营对冲:大量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的进口商。尽管它们由于人民币走强而不得不降低出口产品售价,但人民币购买力的提高意味着进口商品成本的下降,并为利润率留出了余地。
二是完全的汇率风险对冲:那些凭借规模或高质量产品而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企业能够以人民币定价并有效地将汇率风险转嫁给客户。
三是金融对冲:一些企业选择通过金融工具(如汇率掉期或不可交割远期)来对冲汇率风险,并尽量减小出人意料的汇率变动的影响并保护企业的利润率。
邓体顺说,这次调查的企业样本较小,而且均为知名度相对较高且拥有较大规模效应的企业。所以,高盛的研究团队认为人民币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重估将在短期内给国内众多无竞争力的边缘企业造成压力。
同时,邓体顺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拥有成本优势。一家超大型ODM的发言人称,尽管汇率升值,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市场仍然在制造业领域最具成本优势。
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呢?这好像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如果将人民币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相比较,就会看到很不相同的情况。虽然自2007 年初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幅度超过9%,但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都在贬值。
邓体顺认为,目前来自非美国经济体强劲需求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是否以及如何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区。因此,他建议应该密切关注非美国经济体的需求指标以及他们汇率相对于人民币的变动情况,从而评估中国出口领域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