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总体形势良好。同时,我国也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很可能是我国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尽管受世界经济放缓、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下滑迹象,不过,由于国内投资增加和消费增长,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充足的内部动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因此,国内需求强劲仍有可能推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定市场预期,我们认为央行近期需加息,以便合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
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从1990年以来便震荡下行,此间的平均利率水平为5.35%。虽然2006年以来央行上调了八次利息,当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仍只有4.14%(还要扣除5%的利息税),实际利率为-4%以上,显然不利于控制信贷膨胀、投资扩张以及物价上涨。
经过2007年以来连续十二次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国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5.5%,在全球范围内亦属前列,继续上调的空间不大,而且还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1)自2007年12月20日宣布加息以来,央行已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递减;2)尽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但存款准备金率是一项力度很大且带有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可频繁使用,否则其政策边际效应可能递减;3)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造成损害;4)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主要挤压中小企业贷款,不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就业、启动内需,负面作用较大。因此,必须交替使用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连续进行的紧缩操作,可以将过剩的流动性慢慢抽走,真正起到以货币政策手段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
国际热钱涌入将加剧我国流动性过剩局面。美联储六次降息之后,中美基准利率已出现“倒利差”,货币市场利率的差距更为明显,加上国内外普遍预期今年人民币将升值8-10%,国际热钱觊觎10%以上的“利差+汇差”收益,将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境内,加大人民币被动投放的压力。据透露,今年前两个月新增外汇储备达1189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之和为462亿美元,表明有很多国际热钱流进了我国。2月末,M2余额为42.10万亿元,同比增长17.48%,增幅比上年末高0.74个百分点。此外,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492亿元,同比多增692亿元,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我国货币政策宜早做准备。
加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今年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121亿元,同比增长24.3%,尽管遭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交通运输严重受阻,投资增速仍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6个百分点。考虑到今年灾后重建、奥运拉动以及政府换届效应等因素,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
当前,导致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低利率政策。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逐渐提高,上调存贷款利率后新借贷款和以往贷款的利息支出都会上升,将提高资金使用成本。因此,加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从需求方对贷款总量进行调控,进而控制由贷款派生的流动性。
下一阶段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以CPI为代表的各类物价指数快速上升,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幅达8.7%,创1996年6月份以来的月度新高;PPI同比涨幅则快速上冲至6.6%,亦创近三年来的月度新高;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2%,涨幅创2004年10月以来的新高。随着资源价格改革和各地上调公共服务价格的推进,我国下一阶段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存在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胀的风险,控制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而且较低的CPI涨幅与普通居民的实际感受有很大差距,不少人士认为当前CPI有低估和失真之嫌,可能会弱化对通胀的预警功能。造成本轮物价上涨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国内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成本推动因素,更有国外通胀输入因素,近期还有通胀预期增大造成的心理因素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全力以赴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央行需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未雨绸缪,及早加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需求,稳定通胀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