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柏川作品展现空间(图)
|
|
|
|
郭柏川 《北京故宫》 在刚刚落槌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中,台湾著名华人艺术家郭柏川的油画作品《北京故宫》拍得2720.75万港元的高价,颇引人注目。 郭柏川生于1901年,字少松,台湾台南人。1921年,郭柏川从学校毕业,先行任教。1928年,以美术方面的专才,前往日本的东京美术学校进修。1933年,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于师承印象派大师雷诺瓦的日本画家梅原龙三郎处习画。1937年随梅原前往北京。1948年,回到台湾,并在1950年于台湾成功大学任教。1974年去世。 郭柏川的写生画风于1930年代末期颇享誉于北京、天津一带。回到台湾后更将中国式的风格融入台湾民间器物、刺绣与庙宇红墙。其画风特点是单纯但深入、着重构图且色彩浑厚、严谨,笔触精准。其线条处理更隐含中国书法的意境。 郭柏川十分喜欢以静物蔬果、人物女体与山川景致为创作题材。他游学东瀛和北京22年,定居北京时,故都风物的熏陶与地大物博的皇城气势,都激发他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省思。此时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他把故宫红绿相间的气宇轩昂的建筑,青花古瓷的内蕴色泽与透明质感,甚至水墨宣纸的晕染效果,巧思融会,并尝试把油彩挥洒在宣纸上创作,明快迅速,一笔定夺,将风景、盆花、水果、鱼虾,画得明朗简约,色层相迭。 此次拍得高价的《北京故宫》创作于1946 年,是画家创作生涯中,以紫禁城为题的油画作品中,尺幅最为巨大的一张。更重要的是,在20世纪初期的北京,西方美学和哲学在知识界中广为传播,以紫禁城为题材的作品,在当时同辈以西画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如徐悲鸿或陈澄波)中,可谓绝无仅有,凸显了此作品的珍贵难得。作品描绘从北京景山公园俯瞰紫禁城的震撼景致,宫殿耀目的赤红屋顶融化在火焰般的红色油彩中,细致的构图见诸于半透明的水彩绘画技巧中,呈现轻柔的色调,也不失气势磅礴,赋予宫殿一个格外崭新的面貌。此外,短促的笔触流露出中国书法对画家的影响,隐隐蕴含着东方精神,正是郭氏画作独特之处。 2003年,香港佳士得曾拍卖了一幅郭柏川的《椅子上的裸女》,取得了53余万元的成交价。此后,郭柏川的作品主要在香港和台湾的拍场出现,数量也较少。2006年,其《仙台山》在景熏楼拍得73余万元;2007年,《静物》在台北中诚获价28万元。今年春拍,《北京故宫》让郭柏川一举迈入千万元级别艺术家的行列,也为其作品的行情打开了巨大的上升空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