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参与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的人与日俱增,而艺术品拍卖也呈现异常火爆的局面,像前几年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艺术品拍卖此起彼落、槌声不断。最近,笔者在与一位朋友闲谈时,这位朋友突然问我艺术品究竟有何风险,我被他这一问一时给问住了,冷静下来细细考虑,觉得艺术品风险主要来之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来之于经济。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空前高涨,很多财团不惜巨资在世界各地大肆收购世界名画,以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许多高价吃进的世界名画割肉50%都无人问津。一般来说,遇到经济大萧条,藏家经济拮据时,他首先会考虑卖出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因为卖掉大房子或汽车无疑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毕竟抛售艺术品不会影响藏家的生活质量。而藏家抛售数量大,价格就会大幅下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那时,艺术品拍卖一蹶不振,价格一路下滑,从中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对艺术市场影响之大。
二是来之于赝品。无论是拍卖场还是收藏品交易市场,赝品的陷阱比比皆是。以收藏品交易市场为例,常常可以发现摊贩为了推销自己的东西,会编织一个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曲折的经历,以此让买家上当受骗。有专家认为,目前古玩市场上流通的各类藏品绝大多数是赝品,真古玩不多。即使是这样,仍使众多收藏者趋之若鹜。现在各大收藏品交易市场里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处处有陷阱。当你踏入市场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陷阱、难以自拔。当然,到这来交学费的自然少不了,这里的商贩以赝充真、以劣充优的事屡见不鲜。
三是来之于价格。过去国际上许多著名的事例已经给了我们前车之鉴。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魔术般地不断膨胀时,日本企业不惜巨资在国际上大肆收购世界名画。记得有一名叫斋藤了英的大昭和造纸公司的董事长,1990年5月在纽约拍卖会上出尽风头,分别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的惊人价格买下了荷兰画家凡·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及法国画家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这两幅不朽的名作。这样的报价让当时遐迩闻名的希腊船王都退避三舍,无意争锋。一幅尺方之作竟然不亚于一幢豪华酒店,如此令人咋舌的天价,斋藤居然还连叫便宜。没过几年,斋藤因过度投资使公司出现了严重亏损。由于画被抵押给银行,银行有意考虑出手,结果,一名美国娱乐开发商对《红磨坊街的舞会》开价3000万美元,日方没有接受。后来,一收藏家又加了500万美元,据说已成交,尽管这个价格只有当时的三分之一,但大家都认为这是合适的价位。对《加歇医生的画像》,一位美国收藏家只开出7000万美元。
四是来之于品相。艺术品品相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它的交易和价格。以邮票为例,邮票的品相是指邮票的外观,它包括邮票有无破损、污痕、霉点等。如果是盒装的邮票,还要看包装、刀路、标签等。在市场上,一枚(套)邮票品相的好坏,也是影响邮票价值的重要因素。有时一枚邮票因品相原因而大跌身价。因此,许多投资者、收藏者在集邮时十分讲究品相。因为日后邮票出手,没有品相作保证,价格恐怕要大打折扣。
五是来之于买卖。这里所说的买卖主要是指艺术品的流通性很差,艺术品有时并不等于金钱。从市场上看,相当一部分收藏者购买艺术品是为了保值增值,然而,许多收藏者在手头紧或缺钱时想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一般很难如愿以偿,经常会出现高价进,低价出的情况,有时损失会惨不忍睹。最典型的是:我国著名画家溥儒,他曾收藏过一件稀世国宝——《平复帖》,为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是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尽管只有85个字,但它历来被视为无上珍宝。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曾委托溥儒的朋友、北京琉璃厂悦左斋的老板韩博文去溥府表达了购藏之意。_溥儒开价高达20万大洋,韩博文认为溥如开价10万大洋,他愿去同张伯驹说,结果溥不同意。以后,溥儒的母亲突然病故,急需钱用,作为孝子的溥儒只好以卖《平复帖》来安葬母亲。这时张伯驹请原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傅增湘做中间人提出购买,结果双方只以4万现洋成交。造成这一状况,主要是接盘的买家难找,如果送拍卖行,周期也很长,而且还有流标的可能。相反,股票就容易的多,你只要到交易所抛掉,第二天即可取钱。
从上可以看出,艺术市场同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一样,都是一个投资市场,但艺术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并不在股票和房地产之下。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所以,广大投资者和收藏者在运作艺术市场时务必谨慎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