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纪念品、邮票、贵金属藏品、稀世古玩……如今,收藏者将目光投向了银行卡,作为卡类收藏的一种,银行卡正逐渐显现出越来越高的收藏价值。
“贵族”变“平民”
据了解,我国银行卡发行初期,因严格的发卡和回收手续,让银行卡成为地地道道的“贵族收藏”,交流活动也仅在极小的圈子里进行。
常州盛世古玩城一收藏家告诉记者,他手里的卡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行的,单张市价在300元到700元不等。
一位收藏爱好者小徐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顶级藏品”:中国第一张银行卡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又称“珠女卡”,目前市场价格已在4000元之上。
目前,大多数银行卡在收藏品市场上价位还比较低,市价每张仅10元至40元之间,与发行价相当。随着大量银行卡被发行单位回收后剪角销毁,遗留在“民间”的数量会越来越少,银行卡藏品必然看涨。
据介绍,银行卡是金融文化的衍生品,具有较佳的观赏性,同时,银行卡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年,但它作为中国金融发展史的一个特殊缩影,其历史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随着银行卡发行量逐步扩大,银行卡收藏也从“贵族”逐渐平民化。收藏爱好者房先生告诉记者:“原来的银行卡发行对象门槛很高,后来普通市民都能申办。原来的银行卡品种很少,后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联名卡、纪念卡等。”
“银行卡不断推陈出新,收藏就有了连续性,加上银行卡的设计越来越花心思,银行卡这才逐渐进入卡类收藏领域,并占据了重要位置。”他说。
成本低、升值百倍
虽然在收藏领域里的资历还不算老,但是银行卡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升值潜力。房先生说,银行卡的成本一般都在几元钱左右,但升值潜力却在快速攀升,一些存世量稀少的卡至今已经积累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升值空间。房先生介绍说:“比如建行1987年拟发行的龙卡,当时是建行第一次准备发行的银行卡,该行委托卡商设计了3张卡,并最后选定了其中一张。而剩余两张却被人带入收藏市场,由于全国仅此两张,所以市场价达到万元以上,被认为是价格最高的银行卡。”
据了解,工行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各地发行了一套自动柜员卡,此卡在基本统一的框架下,由每个地区的分行根据当地特色添加上个性图案,而后在当地发行,全国组合成一套。全套卡一共有60多张,收藏者想要集全,难度很大。眼下全套价格并不便宜,其中厦门分行发行的那一张,市场价已在300元左右。
眼下,收藏银行卡尚未大热,所以是收藏新手进入的好时机。因为银行卡收藏的成本不低,而卡家族又实在庞大,专门收集某一家银行发行的卡,这能让收藏者更容易遇上珍品。而且,还要注意不同版别,有的卡看上去一模一样,但在字体大小、字形、字体颜色等细微处都可能有差别。
房先生表示,新手可以先把自己手中使用的各种银行卡收藏好,再向亲戚朋友搜寻一些银行卡。碰到藏友,也可以大胆交换。交换银行卡也有诀窍:有的银行卡是配有副卡的,这时候可以用副卡交换,自己保留主卡。还可以到各种收藏品交易市场去淘宝,也可以上网购买。不过前提是,能和对方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需要提醒的是,银行发行的年历卡并不是银行卡,它们也是可以用于收藏的,但增值的潜力不大,因为很容易被伪造。
收藏谨慎需“长心眼”
业内收藏专家表示,集卡属于收藏业的“后起之秀”,便于收集,容易保管。但是与钱币、邮票等相比较交易平台较少,投资时一定要谨慎。
据介绍,银行卡的升值潜力是和存世量紧密相关的,品相好坏也是重要因素。一般金卡、白金卡由于发卡对象限制多,年费高,办卡难度很大,发卡量比普通卡少得多,而银行回收又很彻底,所以这类卡往往被看作收藏的好对象。比如,各家银行发行的第一个版本金卡,现在都十分珍贵,还有的卡已不再流通,大部分被银行收回销毁,这些卡因数量稀少特别适合收藏。
建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高力平提醒读者,收集银行卡要注意风险控制。“一般收藏的银行卡都是退出支付市场不再使用的卡,因为卡的磁条中存在使用者的部分信息,有潜在泄漏的风险。”因此,即使是废卡也要及时处理,如收藏者不愿将边角剪下,可以用硬物将磁条面划伤,毁坏磁条信息。
由于银行卡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大多数银行都采取提醒卡使用者自行销毁的方式,不再在柜面销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