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木版水印《齐白石画集》内页。 中图:木版水印《齐白石画集》。 右图:《北平笺谱》。
在今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木版水印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一系列早期的木版水印画册纷纷创出天价;“恨”的是一些不良古玩商纷纷制造出以木版水印为载体的假画,通过一些中小拍卖行推出,欺骗性非常强。
木版水印是“馅饼” 木版水印,专业名称是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是在继承了明代饣豆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技术根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
在2007年,木版水印作品的价格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书店第38期大众收藏书刊资料拍卖会上,1952年荣宝斋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集》一册竟拍出4.5万元;而就在此前的一天, 10册40年前的木版水印《百花齐放》以9.9万元成交。在今年春拍中,木版水印作品继续有着上佳的表现,像北京保利推出的《十竹斋笺谱》,成交价达到了2万余元,中国嘉德推出的《北平笺谱》,成交价也达2.016万元。
木版水印是“陷阱” “精品少”,一位藏家道出了木版水印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可以乱真的高质量,结合有据可查的数量,便产生了市场需求。”但正是由于其印刷之精,使得一些人开始打起了利用木版水印造假的念头,而且从目前的市场来看,造假的技术之多已经到了让许多专家都走眼的地步。从今年春拍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一些小型拍卖行,往往会有一些估价非常低,但看上去非常精美的大师之作。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其中不少作品就是利用木版水印制造的赝品。而在某些古籍善本专场上,也有一些名家书法作品,其中相当部分也是木版水印作品,对于初入门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像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的老专家,他们的水印木刻技术非常高,曾经为齐白石、徐悲鸿、关良、程十发等名家,印了很多木版水印作品。一些人将这些作品通过一定处理之后,作为真迹出售,使许多初入门的投资者上当。
目前一些“高级”的做法是书画“印刷后添墨”造假法,又称“印刷与手工结合”作伪,它指造假者在实施了“全部印刷”或“局部印刷”后,对成品印刷内容再用毛笔作笔墨上的“手工还原”等修饰举动。如在原印迹上的某部位适当再添加一些墨渍;补作若干皱、擦、点、染之类的笔触,以起到消除印痕,增强“笔”感的效果。一些具有经验的造假者,还会利用一段真的题跋,接上一段假画,或利用真款有余纸加绘假画。还有的把原画加大,增加尺幅面积,如利用假画把册页接长。也有的把一幅画分切成两段甚至三段,这种情形多发生在长卷有引题尾跋者,通过分切移植,弄得画真题伪、题真画伪,扑朔迷离。有的移贴手法精妙,除非重新装裱,否则很难发现。
调整心态避免“陷阱” 其实要避免木版水印带来的“陷阱”,说难亦难,说不难也容易。从画作本身上去辨识,对于许多没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一些书法作品,即使是专家,有时也可能会被蒙蔽。
容易的是,不良商贩要利用木版水印造假,必须要有一对一的母本,因此查阅资料有时会使辨伪工作显得更有效,尤其是作品存世量不多的那些名家。这就可能会形成“多胞胎”现象,即同一个图案,会出现在不同的画作中。只要投资者能够多看目录,特别是跟大型拍卖行的精品目录进行对比,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破绽。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避免木版水印的“陷阱”,很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一位买家曾在一次小拍中买到一幅徐悲鸿的《奔马》镜片,连同花梨镜框才花了2000元,自以为捡了个大漏儿,但经专家鉴定是木版水印画作旧后裱成的镜片。其实,仔细想想,徐悲鸿的马就只值2000元吗?而且拍卖会上的都是行家,凭什么就能让你捡漏呢?只要调整好心态,避免“陷阱”就不难了。对于书画投资者来说,在日常的书画投资中,还要备一些木版水印作品的工具书,像荣宝斋、朵云轩等都曾出版过木版水印作品目录,在看到一幅几乎看不出任何破绽而价格又非常便宜的大师之作的时候,不妨可以翻翻这些目录,说不定马上就会看出其中的奥妙。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