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回想80年代,各个集邮门市部门前好不热闹!大家想去买什么就买,或者交换,调剂余缺,非常方便!多余的品种想寄信就消耗掉了,这是集邮的最原始基本职能!也就这些适合民意的好政策,引发了85,91和97年的几次邮市大行情,从而使集邮爱好者越来越多!
从近些年的预订情况,看现在的市场状况,而效果怎样呢?大家反正心里不舒服!订到了,高兴了;没有订到的呢?有情绪!很多出差的集邮爱好者,利用办事的闲暇时间,都要闲情逸致到当地的集邮门市部看看热闹,补补余缺,尽享其乐!!可是现在呢?这些爱好者不管在当地还是本地,在柜台都要遭冷遇."预定了吗?没有买什么邮票?"这些人虽然没有预定上邮票,很可能以后也不订了,因为他们被打消了积极性,他们伤心了...这些年就这样流失的爱好者有很多啊!假如邮票取消预订,换成全流通,到半年期回收销毁,恢复集邮的基本职能又会是什么情况呢?首先,大家的积极性来了,兴趣高了;其次,恢复集邮邮票的基本职能,让邮品全流通;还有取消机打“邮资已付”戳,特别是后者最重要,因为这里的面隐患太多了:假如盖戳1万个,报五千个,有人去核查吗?还有在北京我就听说大宗信函有打折付费的,这里有很多漏洞!表面看很简单的事儿,其实是贪污犯罪的温床!!!有邮票贴上,真凭实据看看谁还敢去钻空子?
实践证明,这些年来集邮的预订政策使邮政的路子越来越窄了,要想恢复以前门庭若市的局面,只能如此!还有,要恢复它们的基本职能,邮票只有流通,消耗才能真正体现它们的价值!这些年来的特殊政策使我国邮政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怪现象!这叫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再举个例子,近些年来的短腿小版等值钱,因为没有人去消耗,将来人民研究这几年的邮政史,会有怎样的结论?不仅仅是小版的实寄封将要贵小版多少倍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一个本质问题,体现了一段特殊时期的,不光彩的邮政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