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 登录 我的帐户 在线留言 帮助中心
竞拍品  !  一口价  !  拍品展厅  !  拍卖专场  !  成交记录
 
拍卖中心
如何委托
礼品中心
点击展开   邮票
   清代邮票
   民国邮票
   解放区票
  点击展开   新中国票
纪特邮票
JT 邮票
文革、编号
小型(全)张
小本票
小版张
普改航欠包
整部年票
版 票
厂铭类
   封片简类
   港澳邮票
   散票
   国外邮票
   其他类
点击展开   钱币
   纸钱币
   金银币
   其他类
   纪念币
   银元
点击展开   磁卡
点击展开   五星级拍品
点击展开   其他类
   目录 书籍
点击展开   字画杂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标题
 
 
一个集邮者的实际行动(独占鳌头)
日期:2008-11-29 10:32:51         出处:   作者:
 
半个月前,本人向全国人大就邮政法草案提出意见,于13日以挂号信寄出,以下是信的内容,不妥之处望各位指出,并向全国人大网站提及,现在还不晚,总比我们在邮政网站和邮政斗靠点谱吧,不要让邮政再来糟蹋我们集邮者毕生的爱好了。

各位领导:

你们好,最近本人以一名集邮者的身份阅读了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草案)》,凭着对邮政部门这些年的了解,针对其中的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望各位领导能认真考虑。

就该案第三章第十六条第二款所述邮政企业经营下列业务: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改革已经结束,邮政储蓄已从邮政业务之中划出,归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何来又划为邮政企业经营的业务?

再就该案第四章邮政资费所述,本人认为应当明确邮资凭证的发行、审验、印刷、发售、使用、监督监管、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机制,并写入邮政法当中。其原因如下:

1.邮票选材可谓粗制滥造,因为本人感觉,近些年尤其是98年以后,邮资凭证特别是邮票的发行等一系列工作很不严肃不严谨,以邮票为例,每年的发行套数从十几套扩容到二十几套以至于近几年的三十几套。风光邮票基本一个样,纪念邮票没有独特性,可发可不发的题材肯定要发而且一发还是大套票高面值。不求少而精,但求多而滥,由此足已看出邮资凭证发行的不严肃不严谨。

2.审验把关不严,例如98年第4套邮票《中国人民警!察》第二枚中将一名警!察的手指数变为六只,使人很容易产生不好的联想,严重损害了警!察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再如去年与墨西哥联合发行的邮票《贡嘎山与波波山》首日封上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成中国人民共和国,此事CCTV12的中国法治报道(2008.11.08)也有报道。试问中国邮政在国家名片上改国号这是何等的行为 ,其他邮资凭证的小错那就更多了, 由此足已看出邮资票品审验把关不严。

3.发售混乱,邮政由于内部原因分有函件局和集邮公司,两个部门都能发行和装帧邮资票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两个部门大肆发行并向市场大量倾销邮品,以至于市面流通的邮资凭证管理无序,异常混乱。例如今年函件局为配合奥运火炬传递,发行了一大套火炬传递邮资明信片,一套一百多枚,每枚面值0.8元,售价2百多元。集邮公司看到函件局发行后,也发行了一大套火炬传递邮资明信片,也是一套一百多枚,售价也是2百多元,并且都是实寄。这么一来,就代表中国邮政因为奥运火炬传递这一件事,发行了两大套邮资明信片,有重复发行之嫌。这里需要注解一件事情:函件局管理着邮政的普遍业务和普票与邮资明信片的发行,集邮公司管理着邮政每年三十多套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和邮资明信片的发行,往往因为部门利益,两个部门经常因为邮资票品的销售和使用产生很多的矛盾,其中就有以下要说的邮资凭证使用渠道不畅的问题。

4.邮资凭证使用渠道不畅通,某些部门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邮资凭证”顾名思义是其持有人缴纳邮资的凭证,可正如上面第三点所指出的函件局和集邮公司都能发行邮资凭证并大肆向市场大量倾销,并且两个部门在邮资票品销售和使用中产生很多的矛盾,以至于市场上的邮资票品过剩,而两个部门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不允许邮票贴包裹、贴快递(在邮政改革之前,特快专递属中国邮政业务),甚至顾客自带邮票寄信都会遇到五花八门的理由拒绝。说白了就是顾客手中的邮资票品不让使用,要办业务只能现买柜台出售的邮票或交现金,这种种现象现在还普遍存在,虽然邮政发出文件要求某些邮资凭证在某些渠道畅通使用,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可以说邮资凭证使用渠道不畅通,是邮资票品打折的直接原因。

5.缺乏售后服务现盲点,邮资票品打折成怪圈。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草案)第四章第四十二条所述邮资凭证售出后,邮资凭证持有人不得要求邮政企业兑换现金。本人认为极为不妥,从92年发行编年邮票至今,98%的邮资票品都在打折甚至深幅打折,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一些重大政治题材也会深幅打折,例如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发行的56个民族大团结邮票,其面值为44.8元,现市场售价仅30元左右。再如97年和99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特别发行的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为主图的面值为50元的金箔小型张张,集邮公司当时的发行价为一百多元,可现在只有30元,打折最狠时曾经十几元没人要,现在邮政发行的编年型张打折还是惨不忍睹。这是“国家名片”的一种耻辱。为何邮资票品会深幅打折?这便是以上5点现象的集中体现。由于缺乏市场调查,以至于邮政不切实际的加大发行量,致使邮资票品供过于求。又因邮政各级部门因经济利益驱使和目标任务所迫,以低于面值很多的价格大肆向市场倾销。再因函件局和集邮公司发行混乱,使用渠道严重不畅。更有该案之中第四章第四十二条作保障(邮资凭证售出后,邮资凭证持有人不得要求邮政企业兑换现金),这就更为各级邮政部门和个人向市场大肆打折倾销邮资票品的行为解决了后顾之忧,变相说,也就是邮资票品已经售出,根本毫无售后服务可言。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此条款是导致现在邮资票品深幅打折的根本原因。如果此条款不做修改,再加之邮资票品的使用渠道不能畅通,那么“邮票打折,中国独有,世界唯一”的怪现状还将会长期存在。在这里本人建议邮政应向香港学习:该地区的邮资凭证出售后,邮资凭证持有人允许向邮政企业要求兑换现金,但邮政企业须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如果我们也能这样做,那么即使邮品的印刷成本再低,内部结算价再怎样调整,邮政各级部门和个人也不敢胡来了,毕竟他们要考虑老百姓兑换的问题。如果真能这样,邮资票品打折的现象很快就会消失。邮票等邮资票品和邮政事业也会很快走向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6.垄断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上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而是很早就有,并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为何得不到解决?其直接原因是该行业属于垄断经营,缺乏一个高效的单位和一套有力的监管机制对其监管,以至于某些单位和个人可以为所欲为而无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本人请求,将邮资凭证从选材到审验,从印刷到发售,从售后服务到全程监督监管的所有程序细则明确,并写入新的邮政法当中。这样做是对消费者负责,对邮政负责,对国家负责,更对人民群众负责。现在集邮网络上有说法称该草案一旦这样实施就会成为一部不折不扣的中邮集团保护法,在这里本人作为一名对邮政内部还算了解的集邮者就自身的感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草案)》提出的针对性的建议,望各级各位领导从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角度出发,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仔细修改,千万别让该法成为中邮集团保护法,成为某些部门和个人为己谋财的工具。

分享到:
【正文字体: 】 【关 闭】  
上一条:2006年8月29日上海邮市最新及时行情
下一条:邮市显露复苏苗头
关于我们 | 支付宝使用 | 收购须知 | 系统帮助 | 联系我们
    加速乐
电话:021-50860504  Copyright@上海邮票网   沪ICP备05032475号-1   沪ICP备05032475号-2  信箱:shscpm#188.com(#号换@)   微信:stamps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