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的年画都是老百姓用来增添节日喜庆之物,由于创作者多为民间艺人,因此年画一直不被文人雅士重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代表了最原生态的中国民间文化的年画,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一直吸引着海外的收藏目光。
“现在工坊里的年画很少出门销售,全都是一些收藏机构和藏家在购买。少的时候一年能卖几千张,多的时候可以卖到上万张,”绵竹年画北派传人李芳福告诉记者,由于制作年画的人手有限,而年画又供不应求,因此工坊里近两、三年来都没有雕刻新的木版,一直在沿用几十年来留下来的老木版。目前,绵竹年画已经走出了四川甚至国门,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等地。
绵竹年画面临创新瓶颈
老艺人之后的绵竹年画之路该怎么走?这种隐忧已在绵竹年画界蔓延。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年画制作者都面临着困局———他们在年画大众化和精品化的道路上进退两难。
作为承载民族文化和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年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千百年以来支撑年画发展的都是民间购买力。但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带来的众多精美印刷品奔涌进入市场,最便宜也要数十元的绵竹手绘年画在价格上很难对抗,因此也面临着低端用户的严重流失。
而走精品路线同样面临问题。目前绵竹年画所用的印版大都是从明清、近代流传下来的造型,现在艺人进行自主创新的新样式非常少。
“绵竹年画并不缺名气,也不缺群众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艺人只会上色而不会开发新的年画造型,这使得年画制作成了一门手艺活。”绵竹书画院院长江绪奎告诉记者,只有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绵竹年画才能在新千年里再次焕发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