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
《泰岳松云图》
贺伟国:现为北京专业画家、高级职称,北京美协会员、燕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赤壁书画院院士、一级美术师,东方书画研究会理事、东城书画协会理事、世界名人书画院理事、长白书画社理事、张家界诗书画院画师、蓬莱书画院名誉教授等。
贺伟国,字逊之,号繁荫,祖籍湖北蒲圻(赤壁市),1943年生于北京诗画世家,祖父贺良朴(履之)为近代中国画名家。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深受好评。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入选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首届澳大利亚中国画画展等国内外大型画展并获奖。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中国艺术博览与收藏指南》等大典。出版过《伟国诗选》、《贺伟国画集》。
在一个初冬的暖暖午后,记者走进了贺伟国的创作室。这间不大的画室中略显凌乱地堆积着各种书籍,细数一下,以近现代书画名家的诗词著作和画集居多,除此之外,还摆放着很多相册。相册中一张老照片吸引了我,我们的话题也就从这张老照片开始了。
《恒山古寺图》
《九湾黄水天际落》
《富寿天际图》
“家学渊源书画师,主攻山水又能诗”
贺伟国出生在书画世家,祖父是近代书画名家、诗人贺良朴。那张老照片中正襟危坐的老人就是贺良朴。作为其嫡孙的贺伟国,幼承家训,嗜爱丹青。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
贺伟国从小喜欢绘画,小时候就将临摹书中的插图当做一大乐趣,还为身边的每个人画人物像。15岁时,贺伟国先后拜祖父贺良朴的学生秦仲文、惠孝同为师,研习中国山水画。从此,正式走上了中国画的创作之路。他的入门教材是胡老师在1957年著的《我怎样画山水画》,此书对贺伟国的启蒙与引导作用很大。在秦老师的指导下,他从如何画石、树、云、水学起,从基础练习绘画和书法技巧。
掌握了一些基础画法后,贺伟国开始临摹前辈的作品。通过临摹大量的历代名家作品,学习传统技法,他在绘画方面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我提倡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画画如同写字,能看出人的习惯和风格,因为从小就临摹黄宾虹、李可染、梁树年、宋文治等先生的作品,因此形成了我比较传统的风格。我相信,学习绘画光看不行,一定要动手临摹,感受大家的用笔与技巧。除此之外,基本功很重要,通过临摹元四家、明四家的作品,对各种技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至今,贺伟国都很感谢“临摹”带给他的收获。
本应趁着大好时光继续深造,而且他已被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录取,但由于家庭的经济原因,最终没能如愿以偿,放弃美术专业学校,选择了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技术。毕业后,1963年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技术员,由于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在1982年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工程师。
贺伟国的工作虽然很顺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从小酷爱绘画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绘画理想,工作期间,一直坚持绘画练习与创作。“如果行政事务过于繁忙,就没有时间研习书画了,于是,我放弃了走仕途,认为那条路不适合自己,留下更多的时间用于书画创作与研究。”贺伟国说。上班的业余时间用来写诗,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则用来作画。“书画创作是寂寞之道,需要长时间的修炼,要拿出面壁十年的精神也许才能取得一点点成绩。”对于自己在书画创作中的付出,贺伟国一点也不后悔。
在创作上,贺伟国追求一种意境,他用传统的技法,加之写生与创作,绝不追求写实效果,而是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更深化的意境,让作品看起来更加丰富,给观者一种美的享受。“创作任何一幅山水作品,都要找准它的结构,通过自己的升华和感情的注入,将典型结构最美的部分画出来。现在的画家不像古人,重诗词,每幅书画作品都能够用自己创作的诗来抒情。陆俨少先生说过,书画创作是四分看书,三分书法,三分绘画。可见诗词在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中的重要性。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爱看书,并且注重国学的研究,还养成了写诗的习惯。每去一个地方,我都要将所想所感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
游遍大江南北,为祖国山河立传
55岁时,生活安稳了,孩子独立了,贺伟国也做好了专心创作的准备,于是,在单位办了“内退”手续,一心扑在了书画创作上。也是在那之后,贺伟国开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及三山五岳,大江南北。
在谈到贺伟国为什么想要将祖国的美景“尽收纸下”的时候,他说:“我不赞成有些画家为了取巧和所谓的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进行单纯的创作,如只画一个地方的景色,甚至只画一个景,选材单一。李可染先生说过,作为画家,要为祖国山河立传。我愿意画各地不同的风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貌特征,我只希望将他们画出来,并不希望和谁竞争,这只是单纯的喜欢。我梦想着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画在笔下,再用诗词记录下来。如果画的题材单一,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由于去过的地方多,所以经历和感受自然也多,画完黄山画三峡,全国这么多地方,这么多美景,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一幅美景,贺伟国就感到非常激动。在众多美景中,最令他难忘和激动的要数黄山和华山了。
“先说黄山,真是集五岳之奇!52岁那年,我去爬黄山,始终都是步行,没有坐缆车。步步登高,早上出发,一路上观景、拍照、写生。中午到达山顶后,边休息边写生。下午下山,直到天黑才走到山底。真是太过瘾了!”
“再说华山,它的险峻是与众不同的。那次去华山,和女儿等一行四人。晚上10点登山,登到20多里时,见到一块石头,叫‘回心石’,意思是,上面的路还很远,更加陡峭,如果现在回心转意还来得及。在我的鼓励下,大家都没有‘回心’。凌晨5点多,我们到达北峰,后来又到达了东、西、南峰。回到山下时已是晚上7点,整整2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啊!当地人都很少这样走过。回到住处后,我又迫不及待地题词一首《激情满怀》,来抒发当时的激动心情!”
提起那两次登山时,贺伟国的激动心情好像是刚刚从山上下来一样。
作为画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画家的创作和身体素质是分不开的,画家必须要长寿,要有足够的时间吸取新的东西,丰富自己的创作,使自己的艺术修养达到更高的境界。贺伟国经常为了多看一个美景而走好几里路。而他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记得那年去西藏,每天早上6点出发,去700里以外的地方观景,回到住处已是晚上10点多,身体的疲惫并不能抑制心中的激情,回到住地后,我一定要马上将这一天的感受记录下来。在西藏十几天,每天如此。而且,我很讲究效率,很多诗词都是在路途中完成的,随想随写,脑子不偷懒,笔也不能偷懒!”
贺伟国的业余爱好很多,打乒乓球、摄影、围棋等。现在60多岁了,还坚持每天晚上打两个小时乒乓球,出于爱好的同时也为了锻炼身体,让自己有更好的体力进行书画创作。他的相机更是随身携带,遇到好的景色就拍下来。
当记者询问贺伟国是否有电子版的作品图片时,他说:“有,回头我给你发邮件。”当时我吃了一惊:“您还会发电子邮件?”“当然会了,我的很多作品和文字资料都在电脑中,有了电脑就方便多了,我和各界联络都用它。”于是贺老师带我到电脑前,展示起他的电子资料。果不其然,图片、照片、诗词都存在不同的文件夹,整理得非常好。并且,使用起电脑也是非常熟练。“现在有很多人才50多岁却不会用手机发短信,我认为,无论年龄多大,都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如同书画创作一样,对生活有激情才会不断迸发出火花!”
从贺伟国的创作室出来时,天色已黑。整整一个下午的采访,在与贺老师轻松而愉快的交谈中一晃而过。这个乐观、健康、富有激情的“老头”,感染着作为晚辈的我们,相信正值创作高峰期的贺伟国在书画创作上不断出新,实现“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美好愿望!
贺伟国小诗两首
乐山大佛
沿江大佛远闻名,入蜀观光万里程。
沫若挥毫荣故里,东坡载酒醉松风。
肚容天下忧烦事,眼看人间喜乐情。
千载弥勒江岸坐,诚迎四海会宾朋。
都江堰
伏龙观耸岷江边,盛世重修改旧颜。
鱼嘴堤分清波涌,飞沙堰泄泥沙拦。
二王庙宇焚香火,六字真经作箴言。
玉垒风云思远古,喜看清流灌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