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 登录 我的帐户 在线留言 帮助中心
竞拍品  !  一口价  !  拍品展厅  !  拍卖专场  !  成交记录
 
拍卖中心
如何委托
礼品中心
点击展开   邮票
   清代邮票
   民国邮票
   解放区票
  点击展开   新中国票
纪特邮票
JT 邮票
文革、编号
小型(全)张
小本票
小版张
普改航欠包
整部年票
版 票
厂铭类
   封片简类
   港澳邮票
   散票
   国外邮票
   其他类
点击展开   钱币
   纸钱币
   金银币
   其他类
   纪念币
   银元
点击展开   磁卡
点击展开   五星级拍品
点击展开   其他类
   目录 书籍
点击展开   字画杂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标题
 
 
最怕核雕艺术失传 奇人王绪德复活<核舟记>
日期:2009-2-12 10:28:10         出处:北京青年报   作者:
 

    亮相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在桃核上“再现”经典中学课文———

    盛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上,山东潍坊人王绪德的展位,摆着几个他琢磨了近半世纪的小小桃核——实在不起眼。但正是“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让核雕在世界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在这个流行“求规模求速度”的时代,王绪德,做了中国核雕艺术最好的代言人——使《核舟记》所述栩栩如生“复活”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我们都读过中学课文里的《核舟记》,但都没见过真的。”9日在京开展的传统技艺展上,偶有人在核雕展位前驻足,都会感慨一句。重不过几钱、长不过一寸的方寸桃核,被王绪德雕成一条船,船上4个人神态各异,4扇门、8扇窗均可自由开合;举起放大镜,可见门窗上刻有60个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较《核舟记》所述更甚的是:一小书童趴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双臂,仰头张嘴打哈欠;船头垂下一条锚链,40余环,每环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王绪德告诉记者,刻“核舟”,最难的是刻锚链,因为“你刻第一环还得兼顾二、三环”。

    1962年,20岁的他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分配至一家地方文化馆,本专业是铸铜印,但对同事考功卿的核雕却“一见钟情”。“真是方寸间的大千世界啊。小小桃核,山水、人物、花鸟全都容得下。”今年100周年诞辰的考功卿,是著名核雕艺人都兰桂的亲传弟子。1960年去世的都兰桂,有仨徒弟,一为儿,一为婿,一为考功卿,但儿、婿均未成气候。

    陪同来京的王妻告诉记者,考功卿“给毛主席、给周总理都刻过东西,只是没多少人知道”,他一辈子只有王绪德一个徒弟。徒弟最初拜师,师傅并未答应。“师傅太清楚,它集雕刻、书法、绘画多种艺术于一体,学起来费劲,可见效不大,所以核雕今天发展得不那么好啊。”

    大展现场,每每有参观者咨询核雕价格,王绪德总是两个字:“不卖!”问及原因,王绪德道:“你叫我怎么说呢?我雕一个月,2000块钱给人自己觉得不够本,但他会觉得贵。”

    除了展品价格,另一个频率最高的问题就是“你花多长时间刻一个”。别人问,有时王绪德答“这个得一个月”,有时说“一星期”,有时是“最快五六分钟”。私下里,王绪德嘟哝:“多长时间?多长时间?有的东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两件。”——王说的是师傅考功卿刻《核舟记》里描绘的“赤壁夜游”。“师傅一辈子就刻出两个‘核舟’。”王绪德刻核舟,就是受考功卿影响。“上世纪60年代,我刚跟他开始学艺,他就跟我叨叨《核舟记》里王书远刻的什么样。”把玩核桃47载,王绪德共刻出四个“核舟”。“1974年刻了一个,1980年左右刻了一个,1992年刻了一个。这三个都被单位给找了买家。”带来参展的,是他1994年的作品,也是他迄今最满意的一件。“我2003年退休了,就可以把它留给自己了。”

    王绪德说:“刻‘核舟’是最考验技术的,书法、绘画什么都得兼顾。不像刻‘花瓶’,只要找到形状合适的桃核基本就能刻成。”他退休前,就寻摸到过一个适于雕“核舟”的桃核,可至今也没开工。“脑子里有数了,灵感到了,才能动刀,不然浪费了这材料。”

    王妻告诉记者,王绪德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担心这门手艺失传了”。

  相关新闻

    非遗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昨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现已在全国达成共识。但近几年的保护工作,是否出现了新的误区?昨天,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在京开幕。这一为期两天的论坛,由文化部主办,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时无刻不在受到严重冲击,其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掠夺性开发,生存土壤受到严重破坏。“生产性方式保护”,这一要求努力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保护方式,便成为我国非遗保护实践中的新命题。昨天,围绕非遗与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与基层非遗保护实践者进行了现场交流。(朱玲)


分享到:
【正文字体: 】 【关 闭】  
上一条:中国地震题材邮票图
下一条:理财建议:收藏邮票年册有讲究
关于我们 | 支付宝使用 | 收购须知 | 系统帮助 | 联系我们
    加速乐
电话:021-50860504  Copyright@上海邮票网   沪ICP备05032475号-1   沪ICP备05032475号-2  信箱:shscpm#188.com(#号换@)   微信:stamps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