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滕晓萌
在都江堰灾区现场,一些橘红色的身影格外抢眼,他们来自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
5月13日凌晨2点23分,原本准备直接赶往汶川的他们,在看到都江堰的灾情后,临时决定在此开展救援工作,两个小组分别奔向损毁最严重、掩埋人数最多的都江堰市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
于是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了少见的一幕:队员拿出先进的生命探测仪,探测废墟下的微弱生命,一旦发现幸存者,生命探测仪的大屏幕上,还可以显示出幸存者身体被压的部位,以便救援队伍在不伤害幸存者的前提下,迅速移开障碍物。
这支由148名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44名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救援队员、22名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也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有经验的地震救援队。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曾经出现在印尼、伊朗等多国地震现场。
这次去四川,他们携带了12条搜救犬、两台地震救援车、一台应急指挥车。“这已经是国家救援队的几乎全部了。”5月13日,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向本报记者表示。
截至5月13日,国家地震局的统计说,这支队伍已经成功在都江堰救出21名受困者。
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的
沉重使命
国家地震局对此次派往四川灾区的紧急救援队的判断是,他们可以保证在两个不同救援地点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对于地震救援技术落后带来的苦痛,中国人早有体会,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先进设备,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依靠人海战术来应对自然灾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大部分幸存者都是解放军用血淋淋的手,从废墟中挖出来的。而当时,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专业救援队伍已经开始出现。
2001年4月27日,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主要依托工兵团某部,由国家地震局应急司主管,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则负责相关的技术、培训和物资保障。
在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旅游风景区内,就坐落着占地近20亩的中国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除了教学楼之外,还有虚拟方针训练馆、地震废墟综合训练场、体能训练馆、游泳馆、救援装备库等等。
据本报记者了解,专业救援队伍可以在指挥、搜索、营救、结构、通讯、医疗救助、条件保障、公共教育课程培训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而一些原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的队员退役之后,选择到这里做教官。
事实上,尽管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依靠曾经是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等地参与救援工作的队伍,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些声望。培训基地也与荷兰、瑞士、日本、俄罗斯、以色列等先进国家都有合作。
“我们这里一般接待的培训人员大概包括四类。”5月14日,培训基地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中央政府主要相关部门的领导、省级救援队伍的领导和骨干、其他国家救援队,还有对志愿者、主要是学生进行一些宣传。”
地方专业人员设备缺位
但是四川灾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救援工作并非这支不到两百人的队伍可以承担,国家地震局5月12日至13日宣布,增派四川、重庆、甘肃、云南、湖北、江苏、山东、辽宁、海南、河南等10支省级地震救援队奔赴灾区增援。
不过,纠缠中国地震救援已久的一个现象是:尽管国家救援队通过数年建设,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和声望,也有了比较完善的设备和培训,但是在不少地方省市,这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省的地震救援队刚成立不久,由于资金问题,还没有专业的救援设备。”河南省地震局应急处李处长表示,河南省的地震救援队主要依托郑州消防大队组建。从5月12日晚开始,河南省已经分两批向灾区派遣了两百余名救援人员。
前中国地震局应急司司长、国际救援队队长徐德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地震应急救援时,专业的设备和人员都非常重要。
一个例子是,四川省全省没有一台应急通讯车,在地震发生后,不得不紧急从云南省地震局调用了两台。
“这是国家地震局4月刚下拨给我们的,上面装有海事卫星,可以保证灾区与外界通话。”云南省地震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云南地震灾难频繁,因此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国家地震局,都对当地地震救援队伍建设相当重视,因此云南省依托当地军队建立起来的救援队伍,从装备到培训演练,都有相当水准。
此次四川地震,云南在自己受到影响的同时,还是迅速组成了26人的应急工作队,携带设备开往四川。
一位地方地震局官员表示,据他所知,目前大部分省的地震救援队伍都依托当地消防、武警部队,主要由公安部调遣,地震局负责提供培训和设备支持,但是由于进口地震救援、灾害评估、通讯保障设备昂贵,不少省都缺少专业设备。
“省里的地震救援队也是刚成立不久。”对地震有着同样惨痛记忆的唐山市地震局办公室郑主任对本报记者说,这一次唐山市派出的救援队伍,是唐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但如同中国大部分省市一样,唐山的地震救援队伍是来自多个部门的救灾队伍临时组建,专业人员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