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基金”的资料印刷粗糙,其实是传销骗局。
周某秋是某银行的管理人员,打着银行的招牌募集“全球基金”的幌子,骗了高中同学全家15万余元,其实她在玩传销。
昨天上午,某银行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事与银行无关。下午,银行方面说,周某秋辞职了。她丈夫说,是被银行辞退的。
还有多少人上了她的当?警方正在调查此事。
1. 无风险高回报的“境外基金”
周女士的高中同学周某秋在银行中心一家银行上班,是银行的一名管理人员,两人私下交情很好。今年2月底,周某秋推荐说,自己所在的银行正在募集资金,操作一只境外基金,是银行和美国某艾滋病慈善机构基金合作做的一只“全球基金”,回报率很高,接近60%。“只要每人每份投入资金3.7万元,从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内,每人每天可以收到960元,连续回报十二周。”
周女士对此表示怀疑。周某秋又解释,这只境外基金经过香港的银行评估过,投资没有风险,而且“基金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随时终止,投入的资金马上退回”。
2. 全家人相信了老同学
周女士和亲戚商量后,一致认为周某秋是多年的同学和朋友,又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买这支“全球基金”肯定不会有风险。从3月1日开始,周女士和婆婆、舅妈等5名家人先后投资了15万多元购买“全球基金”,全部委托周某秋进行交易。
送交的当天是星期六,“星期六怎么可以操作基金﹖”周女士的亲戚问。“厦门和美国有个时间差,美国还是星期五呢。”周某秋回答说。
3. 要求退回基金,答复钱已打到美国
几天后,周女士等人的银行卡上收到了一些“回报”。但4月4日后,大家再也没有看到钱。周某秋的解释是,系统正在升级,升级结束后会把资金打到卡上。
一周过后,周女士等人感觉出问题了,就要求周某秋终止基金交易,把基金全部退回。周某秋答应月底退回,可又让人白等一场。她们质问周某秋,得到的答复却是,打到美国账户上的资金,要转回来没有那么快。
4. 冲进银行质问,事主承认在做传销
5月15日下午,5人直接找到周某秋上班的银行,在众人的追问下,周某秋说,“我也是一个受害者”。“听了她的话,我们一下子就懵了。”周女士和家人这才反应过来,上当了!“我们当时就报了案,警方也把周某秋从银行带走了解情况。”这时,周某秋才承认在做传销。
“因为相信她,结果却变成她做传销的一个下线。”周女士说。她一家5人先后“投资”了15万多元,可是得到的“回报”总共不到3万元。
5. 负责人称,和银行没有任何关系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周某秋所在的这家银行,银行的一位熊姓负责人说,周某秋是银行的员工,但是“所发生的事情和银行没有任何关系,纯属个人行为。”银行没有在国内代理基金业务,也没有和美国的艾滋病慈善机构基金合作过。他也刚听说此事,目前还在了解情况。
中午,记者收到这家银行传讯部(中国)经理谭某薇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一份声明:“相关事件是此员工个人所为。银行获悉后,已第一时间与警方联系,并协助警方调查……”
6. 昨天下午周某秋离开了银行
昨天下午,熊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据初步了解,那种高额回报的海外基金是一种传销骗局,全国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这种的诈骗行为,周某秋已陷入传销陷阱,自己也是受害者。
周女士则接到周某秋丈夫的电话,说银行已经在昨天下午辞退了周某秋。
不久,记者再次收到谭某薇的电子邮件声明:“相关事件是个人所为,事发后,该员工辞职。”
记者多次打电话给周某秋,都无法联系上。
7. 发行任何基金,都要到银监局报备
银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厦门发行任何基金,都要到银监局报备的。此案当事人轻信对方许诺的回报导致上当受骗。
银监局的工作人员提醒,如果市民要买基金,要买银行发行的。如果有疑问,可以向银行索要基金的相关资料,然后到银监局询问。
记者昨天下午和周女士等人一起来到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警方已对此事展开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