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来,中国股市遭遇一场罕见的“地震”,灾情之重创下12年最大周跌幅13.8%。本周二,还创下中国A股历史上的第一次“十连阴”。市场的灰暗和信心的低迷几乎进入冰点,基民抛弃基金,基金抛弃市场,中国股市真的失去自己的方向了吗?
汶川地震发生后,无数“许三多”们高喊“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演绎了一把股市的“爱国行情”。然而,短暂的热情往往付出更深的寂寞,全球经济危机难测的迷雾,再一次轻松地模糊了中国股市的航向,于是泰坦尼克号遇上冰山的故事开始上演。
每一次市场暴跌,中小投资者无一例外都是最大的受害者。数据显示,上周的前3个交易日里,A股市场每天蒸发6800亿元的市值,意味着每一位投资者平均每天损失1万多元。另一项调查显示,从2007年1月1日起至今,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高达92.51%,盈利的投资者仅有4.34%,勉强保本的占3.15%。其中,59.98%的股民目前亏损占其金融财产的50%以上,14.50%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40%。
很多人感到惊讶的是,如此大范围的亏损,即便在过去漫漫熊市中也极为罕见。人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困惑的是,如此连续的非理性暴跌,股指天天坐“过山车”,资本玩家兴风作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不是股市的正常风险释放?相比于4月份的惶恐不安,股民当前更多的是对于亏损和暴跌的麻木,只好拿玩笑缓解苦涩:“这市场如果每天跌200点,再跌15天,上证指数没有了,等于零了,可能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目前在全球输入性通涨压力和自然灾害面前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这是阶段性的,与美国经济衰退危机和越南的金融困境相比,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势头是清晰的,经济的“晴雨表”却怎么近乎失灵?暴跌不止,言何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暴跌不止,空头不止,中小投资者如何才能免于任人宰割?暴跌不止,使过去一年A股市场不仅没能有效增加国民的财产性收入,反而在不断地吞噬国民的个人财产,言何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这样的股市还有没有吸引力?
监管层和投资者一样,都期望有一个稳定理性的股票市场。但一年多来,中国股市一直大起大落,有2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超过150点。平心而论,最近一段时间,管理层对市场声音给予了积极回应,比如调整了不合理的印花税,对大小非减持进行了政策性制约。不久前,监管层还强调投资基金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要有大局意识,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规范投资理念。央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刚刚发布的《2008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同样明确提出应该避免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然而,保持股市稳定,显然不是打一两支强心针就可以奏效的,把维护股市稳定的责任寄托在投资基金的身上更靠不住。借用网民的话说,管理层出手不能像涂抹“风油精”一样,涂的时候效果不错,却是治标不治本。
稳定股市是监管层的重要职责。越是灰暗的时刻,越应当致力于完善制度缺陷。任由股市江湖血雨腥风,倚天屠龙,并非成熟市场,只能证明监管的滞后和软弱。国内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还有许多死穴要解。因此,当大小非解禁、再融资、IPO发行被众多股民视为“毒药”和“股市洪水”的时候,监管层的“红绿灯”该怎么亮,需要大智慧,考验其成熟程度。
正如有关人士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以市场化的名义,为伪市场化张目”。何出此言?且看“权贵大小非”。市场上有两类不同性质的大小非,一是承担风险、获取收益的股权投资者,而另一类则是只有收益毫无风险的权贵大小非。所以,维护权益大小非股东的利益,不过是维护资本市场的潜规则,结果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股改之后限售股越来越多,既得利益越来越强大。
本周,国家统计局前局长、国家统计局顾问李德水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的股票市场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文。文章称,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阳光灿烂的情况下,股市行情却大幅下跌,阴雨绵绵,明显有悖于“晴雨表”原理,只能是暂时现象,“中国股市是不会辜负成熟的投资者的。”
辜不辜负投资者,要看有没有一个成熟的监管层。因为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不只需要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更需要成熟的监管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