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 登录 我的帐户 在线留言 帮助中心
竞拍品  !  一口价  !  拍品展厅  !  拍卖专场  !  成交记录
 
拍卖中心
如何委托
礼品中心
点击展开   邮票
   清代邮票
   民国邮票
   解放区票
  点击展开   新中国票
纪特邮票
JT 邮票
文革、编号
小型(全)张
小本票
小版张
普改航欠包
整部年票
版 票
厂铭类
   封片简类
   港澳邮票
   散票
   国外邮票
   其他类
点击展开   钱币
   纸钱币
   金银币
   其他类
   纪念币
   银元
点击展开   磁卡
点击展开   五星级拍品
点击展开   其他类
   目录 书籍
点击展开   字画杂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标题
 
 
难忘今宵:历届春晚台前幕后揭秘
日期:2009-2-11 11:07:07         出处:蜀人三只眼BLOG   作者:蜀人三只眼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5届。春晚,从最初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已经蜕变成了边看边骂的鸡肋。2009年1月15日晚准点开始的第26届春节联欢晚会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和谈资呢?我们将拭目以待。而在己丑年新春来临之际,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故事、花絮来回味过往20多年的这道荧屏年夜饭,在欢笑声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吧!


1983年的春晚并非“第一届”

    一般而言,1983年被视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年,春晚第一届,但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1983年以前,中央电视台也搞春节联欢晚会。导演邓在军回忆,具有公众影响的春节晚会应该是在1979年,这年中央电视台单独组织了“茶座”形式的《迎新春文艺晚会》,由她和杨洁执导,此后每年都有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新春晚会。因此,她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复苏的角度讲,1979年的央视春晚应该算是第一届;但从规模和影响而言,1983年的春晚应算作第一届。
    对此,许多人认为,1983年之前的春晚,都是一般的晚会,并且是事先录制好了,到时候再放的。而央视春晚之所以说1983年为第一届,是因为在这一年,央视在以往新春晚会基础上,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创新,包括整体设计、表演规模、艺术形式、转播时间等都做了重大改变,因此这一年的春晚,引起了全国轰动,在亿万观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正是从这一年之后,春晚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大陆扩展到港台以至逐渐引起全球华人的关注,春晚开始真正融入到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过年的习俗中去了。

马季为新春晚立了头功

    对央视来说,1983年的新形式、大规模的春晚是一个新事物。那么,这个新事物是怎么产生的呢?
1981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一台春节联欢晚会,非常成功,各类节目都受到了好评。马季带着他的几个徒弟跟着邓在军导演一同参加了这场晚会。
    马季在晚会中感受颇深,启发很大,之后对邓在军导演说:“如果中央电视台在除夕之夜也能举办类似这样的一台大型晚会,以娱乐性节目为主,穿插歌舞,设主持人,并让主持人在其中插科打诨、活跃气氛,不也挺好吗?”邓在军当时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但没有立即做出反应。
    回到北京后,马季又把这一想法跟黄一鹤导演讲了一遍。黄一鹤一听,马上拍板:“多好的创意啊,如果中央电视台能把这样的晚会举办成功,将是造福全中国人民的大事啊。”
    当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洪民生听到这一建议后,更是拍手叫绝。于是,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中央电视台任命马季、姜昆、王景愚、杨勇等作为主创人员,另外,聘请了侯宝林与袁世海作为顾问,开始筹办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
    后来有人说马季为春晚立了头功,是春晚的开拓者之一。

 

曾让周总理笑得流眼泪的哑剧小品

    王景愚是喜剧、哑剧表演艺术家。1962年,王景愚在广东吃罐焖鸡时产生了灵感,创作了哑剧小品——《吃鸡》。1963年,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王景愚表演了这个哑剧小品,当时周恩来和陈毅也坐在观众席,看了笑得直流眼泪。
    后来,“文化大革命”中,《吃鸡》受到了批判,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王景愚从此就再也没有表演过这个小品。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让王景愚表演个节目,使得《吃鸡》再次轰动,被全国观众记住了,产生了令王景愚始料未及的影响:“春晚演了《吃鸡》之后,我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吃鸡的’。”
    有一次,他在苏州向一个卖冰棍的老大爷问路,老大爷反问了半天王景愚有关春晚的事情,最后告诉王景愚,他不知道他要去的那个地方。
    另有一次,他到肯德基吃饭,刚坐下就听到有人悄悄说“看,吃鸡的来了!”当他拿着一只鸡腿坐在一个角落里咬第一口时,有人说:“看呐,这回真吃了!”他实在感到尴尬,只好扭头看窗外。没想到餐厅里突然静了下来,他本能地回头,闪光灯一闪,被人抓拍了一张啃鸡腿的照片!

 

煽动眼泪的“动情点”

    1984年是央视春晚举办的第二个年头。春节前夕,编导组人员李平分向导演黄一鹤提出设置“动情点”的建议:“港台艺人的参加是1984年晚会的一个特点,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中国人的习惯。利用这一点,让阿原的孩子打电话,用孩子的嘴说出想念台湾爷爷奶奶的意思,用简单的语言,激起所有炎黄子孙的思亲之情……”黄一鹤一听,拍案叫绝。于是便有了以后春节晚会强调的“动情”一说。
    李平分为什么会想到设置“动情点”呢?原来,是他在参加1983年春晚时受到了启发。1983年,电影演员刘晓庆主持春晚,那时她已多年未回蜀探亲,为主持春晚,又不能回蜀探望父母了。晚会直播时,刘晓庆的行为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她在念完一封电报以后加了一句串联词中没有的话,她对着镜头大声说:“此时此刻,我最想念的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一定坐在电视机前,明天我就要赶回去和你们一起过年。在这里,我先给你们二老拜年了!”
    李平分对此记忆犹深,他被邀请到1984年春晚剧组后,就一直想在晚会上设置“动情点”。后来,他又被黄阿原带着女儿到剧组参加主持排练所感动,便提出了这一建议。
    在这一年的春晚上,对“动情点”的实际操作比设想又进了一步,除了让黄阿原的孩子打电话,说了想念在台湾的爷爷奶奶的话外,晚会结尾时,一个女孩子又给香港女主持人陈思思献花。孩子问:“阿姨您还走吗?您走了,我们会想念您的。阿姨,明年您还来吗?”陈思思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当时这一场景使许多观众流下动情的眼泪。

《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

    张明敏唱着一首《我的中国心》登上1984年春晚舞台。此后,《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而《我的中国心》也成了张明敏每场演唱会必唱的保留曲目。
    张明敏及《我的中国心》歌曲的发掘还得归功于当年的总导演黄一鹤。
    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后,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认可。当央视领导决定让黄一鹤再次执导1984年联欢晚会时,黄一鹤劲头更足了,但压力也更大了。
    怎样才能使这一届春晚再上一个台阶呢?带着这个问题,黄一鹤不停地寻找着创新的突破口。
    1983年,中英两国政府已就香港回归问题开始谈判,香港的回归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消息无疑使全国上下群情振奋,也让作为晚会导演的黄一鹤眼前一亮,他自问:“能否请香港演员参加内地的春节晚会呢?”
    黄一鹤把这个想法同1984年春晚智囊团一说,绝大多数都表示赞同:港、台同胞同台演出,同宗同祖共贺新春,炎黄子孙普天同庆,是多么喜庆的一件事啊。
    做事谨慎的黄一鹤又把这个策划向台长作了汇报。台长一听,也非常赞成。
    于是,黄一鹤开始行动了。
    在去往深圳的中巴车上,黄一鹤听到了一首曲调优美、词意深情的歌,便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歌?哪位歌手唱的?”
    “这首歌叫《我的中国心》,是香港的一位叫张明敏的歌手唱的。”
    黄一鹤听着这首歌,心中不觉充满了力量,这首歌的词曲气氛是多么符合1984年春节晚会的总体设想啊!
    在费尽周折拿到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同名专辑后,黄一鹤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但因当时香港尚未回归,黄一鹤对于张明敏的背景毫不知晓,更不能直接联系到张明敏本人,所以黄一鹤只能委托新华社驻香港分社代为寻找张明敏。
    那时,大陆有关部门对港台演艺界不甚了解,规定对他们的接待要保持距离,不卑不亢,在气质上还得表现出高于对方的姿态。黄一鹤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和张明敏见面时的情景。为了不失气节和风度,黄一鹤与张明敏握手时只用了指尖。在今天看来,这种做法是有失礼貌的,但当时的情形使黄一鹤不能不这样做,因为这是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领导的规定。
    1984年的央视春晚,是内地和港台演员的第一次合作,双方有什么习惯和演出要求,彼此都不了解。当时黄一鹤的压力很大。
    张明敏的压力也不小,毕竟是从香港到内地的第一位演员,人地两生。
    从香港刚到北京时,张明敏基本上都在房间里呆着,他对内地有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此外,生活上也不是很适应。
    据张明敏后来回忆,他刚来北京的那天晚上,口渴了想喝可口可乐,宾馆里的服务员听不懂他的广东话。
    其实,就算听懂了,服务员也无法满足张明敏要求,因为当时可口可乐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张明敏只好把黄一鹤找来,黄一鹤也无能为力。
    最后,张明敏只能是喝了一些宾馆里的内地饮料。
    就这样,经过黄一鹤和全体剧组人员的努力,1984年2月1日晚,张明敏、黄阿原、陈思思三位港台演员走上央视春晚与全国人民共贺新春。从此,中央电视台每年春节晚会,都要邀请港台演员和内地演员一起向全国人民拜年。久而久之,这一习惯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一个传统。

 

《难忘今宵》的推出颇费周折

    作为春节联欢晚会的结束曲,《难忘今宵》的演唱率是最高的。但是一首令人难忘的歌,推出时却费尽了周折。
    《难忘今宵》是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的。送到春晚剧组时,有些人不同意采用,认为像春晚这样一个全民性的大型晚会,应该使用激昂向上的歌曲压轴。而黄一鹤和李谷一却认为这首歌音律舒缓、悠扬、亲切,易于贴近群众,易于上口传唱,具有非同凡响的情感张力。
    正当双方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李谷一向剧组建议:“我可以先把这首歌录制好,让大家听听,然后再定取舍。”
    李谷一录音时,着力抒发“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的民族亲情,突出表达“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的无限深情。
    很快,一张歌谱变成了一盒有器乐相衬、合唱相伴的立体声磁带。李谷一把磁带拿到剧组,剧组人员听后,原来不同意把这首歌搬上舞台的人有一大部分改变了主意,尽管还有小部分人反对,但这首歌还是被定为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结束曲。
    这年的春晚直播现场,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时,大家都感觉到晚会成功了。
从这一年起,《难忘今宵》不仅被广为传唱,而且成了数届春晚结束时的保留曲目。

 

赵本山连续两年未过关

    别看赵本山现在是个风光无限的人物,在1990年之前,他的名气只限于东北地区,并没有在全国家喻户晓。

    赵本山是在1990年参加春节晚会的,此前连续两年他也带了节目到过北京,都没通过审查这一关。
    在199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他的搭档演出的小品是《相亲》,而《相亲》却是在1989年被审掉的节目。1989年为什么没通过?据说是因为普通话的问题,导演组担心观众听不懂那些土得掉渣的土方言。而1990年赵本山依旧带来这个节目,依旧是方言土语,怎么又通过了呢?
    赵本山后来总结经验时说,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他与中央电视台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彼此可以随时交流;第二,全国部分省市电视台建立了相互交流的渠道,他的节目所到之处,影响巨大,熟悉他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观众甚至给中央电视台打电话、写信推荐他;第三,小品《相亲》已经演了三年,有了很大影响,中央电视台也想把它搬上春节晚会的舞台。
    看来,《相亲》登上春晚的舞台有其水到渠成的必然性。

 

实现真唱大突破

    1994年春节晚会的最大突破,在于打破了过去的套路。在过去,只有部分节目现场直播,而演奏演唱都是先期录音,现场不过是放录音带让演员对口型而已。
    如果口型对得准,观众并不会认为演员们是在假唱;如果出现声音和演员口型不一致的情况,马脚便会露出来了。和市场一样,假冒伪劣盛行,观众认为上当受骗了,便会表现出强烈不满,甚至会因此引起轩然大波。因此,1994年春晚策划组主张现场真唱。
    那么现场真唱的难度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是一项有较大难度的技术工程,比如,不能有太多的线路暴露在表演场地,也不能有太多的麦克风占据本来就不大的空间。还有一个数十人的乐队,往哪儿摆都不能有很好的声音效果。
    当初,为解决现场真唱的技术设备难题,经技术部门和专业人员反复论证,现场真唱是可行的,但台领导却举棋不定。他们知道,一旦有个闪失,就无法向盼了一年的观众交待。
    争论归争论,直播真唱还是定下来了。为了攻克难关,几个技术人员从1993年7月起,就对晚会的声音进行了全面设计,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走访录音、作曲等方面的专家,添置必要的调音设备,对大演播室进行了改造。
    最终在各方面的大力协作下,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大突破带来了成功。

 

央视历史上的第一个“保密书”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节目叫《变脸》。为了对变脸绝技进行保密,央视破天荒与四川省艺术学校签下了该台历史上第一个保密协议。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是一项对外保密的传统艺术,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剧组十分尊重变脸的保密性,为此还专门和四川省艺术学校签署了一份特殊的服装协议。协议规定,考虑到演出服装涉及传统保密,故此120套服装产权归属乙方(即四川省艺术学校),如有需要,甲方(央视)可再次使用。
    与表演者签署这种服装协议,在央视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春节晚会的彩排和正式演出中,央视方面都为《变脸》的表演者设立了一个单独的化妆间,任何人未经许可均不能进入。

 

春晚台词每10分钟错一次

    2006年春节刚过,《咬文嚼字》就公布了当年央视春晚的28处错误,平均每10分钟就错一次,此事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
    2006年春晚总导演郎昆针对晚会出现的这些纰漏说:“春节晚会,大家压力都很大,尤其像黄宏这样优秀的喜剧演员,每年所负载的压力更大,吃不好、睡不好,说错了台词,其实也很正常。直播时不只是他一个人说错,有七八个人都说错了,只不过有些观众没听出来罢了。比如,有的地方台的主持人向观众介绍谜面时,告诉谜底应该说‘我的谜底是××’,可他却说成‘我的谜面是××’。他一说错,后面的主持人也说‘我的谜面是××’,这样就接着演下去了,有时候主持人也紧张,你问他说错了什么,他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春晚副总导演甲丁对出现的28处差错向观众公开表示了歉意:“春晚字幕是由央视专门的字幕人员负责的,在春晚的直播中,节目的顺序、节目内容还在调整,有些内容字幕人员没法提前准备,匆忙中出现了差错,留下了遗憾。”对于把“神舟”误写为“神州”,甲丁认为,这个错误犯得让人惭愧。(摘自《中央电视台24届春节联欢晚会台前幕后》)

 

破译“春晚密码”


    1台晚会=1500人
    春晚每年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2007年春晚也和往年一样,从演员到幕后的工作人员,总人数已经达到1500人。不算北京籍的演员,春晚的演员已经住满了两栋楼。
    1次直播=20次审查
    为了保证春晚现场直播的万无一失,春晚节目的审查、彩排和联排每一环节都相当细致,仅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审查就有6次之多。再加上彩排、联排、录制,仅一个小品能和观众见面,必须通过20次审查。
    1次露面=出场费翻三倍
    越来越多的演员了解春晚的重要性,网络歌手杨臣刚在春晚上高歌了一曲《老鼠爱大米》,出场费一下子从2万元涨到了6万元。从2005年春晚开始,香港英皇愿意免费让旗下艺人到春晚演出博曝光率。
    5个月=10个节目
    崔砚君是2007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从2006年10月份开始,他便长期住在影视之家,从开始的剧本审查到最后的演员彩排,工作事无巨细。每星期只有一天回家时间。工作5个月的成绩是为春晚提供了10个相声小品类节目。
    5小时=5亿广告收入
    2007年春晚的广告价位全面上涨,20点报时广告底价达到575万元,零点报时的底价甚至达到了1000万元的历史最高价。总共620秒的广告时间却可以带来超过5亿元的广告收入。

 

春晚花絮 

    花絮1 观众“进场”有点烦
    每年有很多观众到现场看春晚,不过在开心看春晚前,许多观众必须要面临一次“痛苦”的安检,因为央视要保护自己的版权,深怕有观众带数码相机或者带DV进行录影,所以观众必须面对虎视眈眈的四五十名保安人员和时时“嘀嘀”响起的报警装置,有一些观众表现出了极不耐烦的情绪:“这是干什么啊?不就是一台晚会么?至于要弄得这么戒备森严?”
    花絮2 语言大腕“自带掌声”
    语言类节目找观众“托儿”已经是司空见惯,如今已经“升级”到大腕们开始“自备掌声”。记者在春晚联排现场发现,每当演员们抖出一个包袱后都能听到非常响亮的掌声,有时甚至没什么笑料的地方也是掌声不断。在第三次联排,在郭冬临的小品《回家》中记者发现了破绽:当郭冬临一个包袱还没抖完、现场还一片沉静的时候,音响里居然传出了不大不小的掌声和哄笑声,让现场观众一下子就愣住了。相声《免费电话》以及小品《钓鱼》虽遭观众的嘘声,但观众都听到掌声和笑声,其实经过多次联排之后,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已被导演们了如指掌,所以在一些“冷节目”出场时,这些“自备掌声”便派上了用场。
    花絮3 赵本山才拿1500元
    春晚劳务费,一直是记者眼中的神秘话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演员告诉记者,前年他拿了800元钱。他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劳务费。他告诉记者,春晚给多少就拿多少,在这方面,演员没有要求的权利。
对于给春晚写本子的价钱,曾为春晚创作了小品《回家》的编剧王承友透露,应该不会超过1万元。他笑说:“这些都要结束后再算,节目组给多少就是多少吧。节目能上就很开心了,钱不钱的倒不是很在乎。”
    花絮4 春晚舞台变“速干机”
    春晚的舞台最让观众感叹的是现场哗啦啦的“雨水”和喷泉。在南京前线歌舞团表演《小城雨巷》时,舞台就下了一次“小雨”。等到后半段一个少数民族舞蹈亮相时,整个舞台几乎成了水的“海洋”。舞台四周喷泉四射,领舞的男演员在水中狂舞,水已经没了他的脚脖。后面群舞的女演员们也在一边忍受“天上雨水”的折磨,一边笑容满面地继续舞蹈,下来后,记者发现姑娘们满脸满身都是水,都缩着膀子四处找毛巾。有意思的是,刚才还是满池水,下个节目亮相的时候,舞台的机关被按动,不知什么原因,一滴水都不见了,舞台神奇地清爽起来。
    花絮5 表演10分钟苦等5小时
    每年春晚直播四个半小时,其实演员们已经早早来到央视一号演播厅做好准备。春晚剧组要求他们必须在下午5点前到齐。所以许多晚上10点以后的节目,演员都要苦等5个小时以上。为了打发时间,许多人都是做好了准备。有的自带电脑来玩游戏,有的则是为补充睡眠在演播大厅的餐厅里面睡觉,有的则是下棋打牌,更多的是对剧本或者抓紧最后一刻排练。

 

盘点春晚之“最”

 

    【节目类】
    最经典的春晚歌曲:《相约1998》
    晚会上的歌曲多不胜数,通常是唱过就忘,《相约1998》是个例外,除了旋律动听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大姐”级歌手的演绎。
    最经典的春晚相声:《宇宙牌香烟》
    1984年马季大师的《宇宙牌香烟》:“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是虚假广告。不过最最熟悉的就是马季的群体相声《传谣》,其中的一句“噗,下了一个蛋”让人们笑到捧腹。
    最经典的小品:《卖拐
    化繁为简,其实销售有时候很简单,没那么复杂……本山大叔“忽悠”系列的小品,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唯一遗憾的是扮演淳朴、憨厚、喜欢说实话、笨手笨脚的高秀敏已经没有机会再为我们塑造更为经典的角色了……
    最经典的舞蹈:《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短时间内已经没有任何舞蹈能够超越它带给观众们的视觉震撼,可以说是春晚最成功的舞蹈之一,甚至连所谓的“克隆版”都曾经红火了一阵。

    【人物类】
    最成功的小品演员:赵本山
    1990年赵本山和黄小娟的《相亲》让大伙见识了东北味的笑料魅力,“老蔫”、“傻样儿”、“你别哭了,身份证没带”等等都成为大家的模仿经典和十足的笑料。而这部小品也是赵本山真正走进春晚走进大众视线的开始,也奠定了赵本山“小品王”的地位。
    参加次数最多的演员:彭丽媛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女歌唱家,从1984年第二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历经二十年,每年除夕之夜彭丽媛都会在CCTV一套节目和大家见面,可算是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最多的一个人了。
    出场次数最多的主持人:倪萍
    历经十余年,尽管遭遇各种非议,倪萍依然手执着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话筒,从“小姑娘”变成了“倪萍大姐”,快过渡到大妈级别的倪萍用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最幸运的歌手:张明敏、费翔、毛宁
    1984年春节晚会首次邀请了香港歌手——张明敏。“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身着中山装的张明敏一张口,《我的中国心》立刻风靡了大江南北。当时只是业余歌手的张明敏一下子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巨星。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 张明敏 《我的中国心》
    1987年,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费翔在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的专辑压根儿无人问津,但当他1987年在春节晚会上唱了《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后,盒带竟狂销160万盘。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 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 费翔《故乡的云》
    毛宁用一首《涛声依旧》从中央台走向全国,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后来被很多南方歌手效仿。他们发现只有在北京唱红了、上了春节晚会才算真红,于是引发了歌手北上的潮流。
    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 毛宁《涛声依旧》
    最永远的期待:陈佩斯、朱时茂
    因为一场侵权官司,曾经是春节晚会上最炙手可热的两个人———陈佩斯和朱时茂从此以后与春节晚会无缘。对于这样的结局,潇洒的陈佩斯似乎并不在乎,人家忙着拍电影、演话剧,照样活得很滋润。在这番较量后,对于观众而言“春晚”上少了一份期待,剧场里多了一种选择。
    最沉重的思念:赵丽蓉
    赵丽蓉——从“司马光砸光”到《打工奇遇》《如此包装》……赵丽蓉纯朴、生动的表演陪伴着十几亿人关于春节晚会的回忆,赵丽蓉的离去或许是春节联欢晚会受关注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春晚捧红的明星们

 

    1983年 李谷一凭《乡恋》走红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让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1984年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红遍全国
    作为被春晚首次邀请的香港歌手,张明敏在1984年春晚上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全国关注的焦点。“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唱到了全国观众的心坎里,张明敏自己也从此被刻上了中国人的烙印,从一个业余歌手成为了全国观众心目中的巨星。
    1984年 陈佩斯《吃面条》
    第一次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陈佩斯、朱时茂在1984年春晚上表演的《吃面条》开创了小品演员这一工种,而他俩合作演出的《吃面条》的成功,使小品逐步在中国成了气候。陈佩斯在《吃面条》中尽心尽力,淋漓尽致的表演使他成了中国头号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
    1985年 董文华凭《十五的月亮》一枝独秀
    尽管1985年春晚因其节目水平质量的不佳受到媒体的批评,还是有一个人和一首歌红遍全国,那就是《十五的月亮》和主唱董文华。
    1987年 费翔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引燃,给对当时“青春偶像”概念模糊的内地观众好好集体地上了一课。从1986年录制的专辑无人问津到春晚后他的盒带狂销160万盘,这把“火”可真把他烧冲天了。
    1988年 毛阿敏因《思念》被认可
    1988年毛阿敏的《思念》登陆春晚,一曲《思念》似一只轻柔的蝴蝶仙子,飞越大江南北,向人们捎去温馨的节日问候。也正是这首《思念》使毛阿敏一举成名。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记。
    1989年 韦唯演唱《爱的奉献》
    1989年,韦唯演唱《爱的奉献》打出感情牌,晚会给了各方面的包装与支持,在感人的场面里韦唯深情地唱了这首歌,取得很好的现场效果与社会反响。
    1993年 毛宁因《涛声依旧》成为“金童
    1993年广州歌手毛宁用一首《涛声依旧》从中央台走向全国,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后来被广东歌手们学会。他们发现只有在北京唱红了、上了春节晚会才算真红,于是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
    1996年 《山路十八弯》红了李琼
    自毛宁后春晚多采用歌曲联唱的形式,因此李琼算得上是幸运儿,获得在春晚独唱的资格。一曲民歌使她走红,这首歌曲也成为选秀时代的常备曲目。
    1999年 陈红高唱《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由陈红等四人合唱,歌曲够直白、够通俗,借着春节联欢晚会的东风,一瞬间传变大江南北,上至古稀的老妪,下至始龀的幼童,领悟歌中含义不费吹灰之力。而陈红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
    2005年最感人《千手观音》邰丽华
    2005年在春晚节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千手观音》,给全国观众演示了什么叫做“庄严华美,祥和不屈”,它照亮了春晚,也照亮了中国,很多人称它为春晚史上最经典的舞蹈。以邰丽华为代表的21位残疾人也在岁末年初“感动中国”。


春晚“经典语录”


    1983年:“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李谷一成为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1984年:“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是虚假广告,然而此后黑龙江敏感的企业家从中获得了灵感,真的推出了“宇宙”牌香烟,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1985年:“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由于这年节目的水平质量普遍不佳,中央电视台不得不在此后的《新闻联播》中向全国观众道歉。这一年只红了一首歌,那就是《十五的月亮》,当然也就捧红了主唱董文华。
    1986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蒋大为的歌声曾经感动不止一代人。
    1987年:“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歌手费翔立即成为歌星,而且还背上了“制造”不久之后大兴安岭火灾的“黑锅”。
    1988年:“领导,冒号。”相声《巧立名目》内容并不特别出色,牛群也不出名,但这一句台词逗坏了观众,在春晚后仍流行了很久。
    1989年:“司马缸砸光。”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从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此后成为小品当红明星。这句台词单拎出来并没有多好笑,但一想到是赵丽蓉装傻充愣把侯耀文弄得晕头转向,总是忍俊不禁。
    1990年:“傻样儿!”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
    1991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首听了想哭的《我想有个家》让观众熟悉了一身黑装像男孩子的台湾歌手潘美辰。
    1992年:“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小品《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
    1993年:“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因为一首《涛声依旧》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还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这句经典歌词后来也被篡改成“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1994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宋祖英以委婉的歌声,用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意象深情赞颂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
    1995年:“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巩汉林给赵丽蓉进行包装,要求新潮式的表演,动作要有爆发力,因此评剧唱词也改成了RAP(说唱)。虽然小品《如此包装》对演艺圈流行的包装热进行了讽刺,然而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改造仍然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难题。
    1996年:“它为什么这么脆?就是一盘大萝卜。”这次想打工的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给多少人带去了欢乐。
    1997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董文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老人画圈的故事成为特区的一个符号。
    1998年:“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动听、歌词清新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大姐”级歌手的支撑。这首连续10周荣登全国各省区市电台排行榜冠军的歌曲不仅使王菲以一种相对主动和主流的方式接近了她的歌迷,而且两个人的合唱对彼此在歌坛的地位、人气都有相当的提升。
    1999年:“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最早在电台打榜的是男歌手耿宁,但由于缺乏版权意识让陈红与原著作权人签署了买断协议,而他只成为《常回家看看》的原唱。
    2000年:“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个本来湮没在笑话堆里的平平之作,有了舞台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身体力行,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2001年:“走两步,没病走两步。”赵本山把卖拐的骗子刻画得入木三分,被人们津津乐道。
    2002年:“忽悠,接着忽悠。”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范伟显然吸取了上一年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赵本山的忽悠。
    2003年:“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当赵明和妻子麦玮婷拥着女儿赵丝弦、抱着更小的儿子上场时,当小姑娘调子都不太准地稚气地唱着《让爱住我家》开头这句歌词时,惯于煽情的春晚,突然端上这样一道清粥小菜,有种难得的温馨。
    2004年:空缺。周杰伦的《龙拳》像杂耍,齐秦和莫文蔚合唱的《外面的世界》怀旧有余、突破不足,赵本山在《送水工》里煽他不擅长的悲情……
    2005年:“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和上一年对比鲜明,2005年精彩台词特别多,但这句无声的语言却当之无愧。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姐妹在4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舞出了完美结合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千手观音》,时长6分钟的舞蹈,掌声达到10次。这是历届春晚观众最一致的自发行动场面。
    2006年:“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噜有喂,(噢趁类里古)……”别急,这不是乱码,这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是“爸爸,(哎!)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布仁巴雅尔创作,并由他和妻子乌日娜以及7岁的小侄女英格玛上台演唱的《吉祥三宝》,清新自然,颇受欢迎。而《吉祥三宝》又因为与法国电影《蝴蝶》主题歌相似闹得不可开交,可谓新闻不断。
    2007年:“你真是太有才了!”这是今年春节晚会小品《策划》中的名句,赵本山一如既往,把“忽悠”的“才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凭着生花妙“嘴”,把下蛋公鸡忽然之间成了“名鸡”以及被炖成鸡块儿后的“心理变化”,演绎得活灵活现。其实,如此这般“太有才”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
    2008年:“为什么呢?”(见郭达、蔡明、王平的小品《梦幻家园》) 当你对一事情不明白,或者是想试探对方的时候,就问:为什么呢?如果对方的思维不缜密的话,他就能够露出破绽或者真实想法。有一些观众称这是小沈阳的经典台词,在审节目时,曾逗笑了无数人,并指出,蔡明的“为什么呢”借鉴了小沈阳的台词。这位赵本山的弟子则以一种没有参加春晚表演的奇异方式,迅速走红,这有点道家“无为而治”的意思……
    2009年:期待中……(综合《南京日报》、《东方早报》、中央电视台)


分享到:
【正文字体: 】 【关 闭】  
上一条:妈妈去了,我能嫁给继父吗?
下一条:男版范冰冰相似度达101% 自称天生长这样(图)
关于我们 | 支付宝使用 | 收购须知 | 系统帮助 | 联系我们
    加速乐
电话:021-50860504  Copyright@上海邮票网   沪ICP备05032475号-1   沪ICP备05032475号-2  信箱:shscpm#188.com(#号换@)   微信:stamps8899